二刷補完後愈發覺得自己的eva初體驗是在暴殄天物。95年的日本是在經濟泡沫化重壓下尋求所謂精神意義上的烏托邦的探索期。亦可謂是在探求一種精神、心靈層面上的,無限接近于社會主義的迷茫與徘徊期。eva這類作品的誕生是信号更是寫照,普通的所謂集大成作往往無法以一種普适而去抽象化的方式加以呈現。而eva的動漫形式很好地彌補了這一缺陷。人在祈求打破内心的At力場,亦是所謂的心靈之間的隔閡,但同時又對以此為源的人類補完計劃會侵犯到所謂的思想,心靈自決權,是人格獨立和社會化的抗争,亦是個體與大衆間的兩難平衡。這樣的矛盾和沖突往往會以一種乏善可陳而平淡至極的方式呈現,因為其無處不在的特質,人們往往會将之遺忘,但庵野秀明的劇作之意便是将在加以有限制,無限度的戲劇化放大。這是文化作品呈現的極端路徑,也是将劇版經費消耗殆盡的重要原因。以心理缺陷賦予的特殊人格,亦稱适格者,究其本質是破壞的,矛盾的,殘缺的,但這賦予其以魅力。回避型,孤立型,封閉性,依賴型。脫離于人作為社會動物本質一說的異端特征在其筆下得以展現。我從來就不喜歡弗洛伊德對于自我本我超我等論斷對于人精神世界的草率分類,然而放到當下來看,我确實是錯的,這種所謂的草率和空泛不過是缺乏典例以輔證帶來的錯格感罷。人類急切地渴求在精神和力量層面與神明同步、并肩,追求高效率的精神互助和心靈連接所帶來的後果是過度放大空泛的神格而忽視了所謂“莉莉絲”的人性、代表普羅大衆的一面的存在。這是可笑而無法避免的錯誤。哪有人能做到放開自我适應神格達到精神共産主義,同時又滿足私欲實現本我發展的成功例子呢?顯然這樣的矛盾永遠隻能以悖論的形式存在。悲世主義往往源自自我否決,起始于此,與自卑和自怨中尋找依靠和信賴,在我看來,eva裡面的衆多人物均是如此。依賴于外物、他人以尋求價值。這樣的狀态下,心與心之間的締結便不會存在,亦無從追尋。但能在寫意的浪漫圖畫下将之加以淺顯的表現和剖析,亦可稱之是十分勇敢的創舉了。天使稱之為使徒似乎也更賦予其以宗教的莊嚴感和傳教士般的感化之意。人與之對抗,而其存在不過是追求生死之間的虛無,謂之心靈之物。撕開它,人類不願意,給予它,人類懷以警戒和抗拒。到底,一次又一次的沖擊不過還是無心之人的内卷和相互屠戮。神之存在,天使之存在不過是提供一個例證和參照而已。遵從于黑暗并迷惘于其中,那真正的放下戒備便永無言到來。追求不存在的東西,人的野望,也是人的浪漫與理想化。那照此看來,看着完人一步步走向自暴自棄的毀滅深淵,也是一種無比戲劇而彌漫着瘋狂與浪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