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代看過,在開學後的一個無所事事的下午突然想起,劇情模糊了,隻記得是10年左右那會兒流行的小資摩登文藝風格味道很濃。

記得當年各種媒體平台對這片子的評價都是爛的出奇,不知道當時的那幫影評人們有沒有料到十年後的國内影視充斥着站隊、正确、價值觀、爽文改網劇和電影爆火,已然看不見聚焦于個體内心世界且掏心窩的話,更不可能看見新穎抽象的劇情設計了。

片子很走心,形式也很意識流、魔幻現實、黑色幽默,且内涵大于形式!看罷連同電影版一起看了,電影版也還好,但把最核心的“她不愛我了”改成了俗套的愛情故事,随之被改變的就是“差時症”就真變成了一種物理層面的病。

...
(真人版裡的新褲子、諾基亞、我不想失去你)

本片原動漫差時症則是象征着一個人的心理時間,“她對我沒感覺了,所以時差證好了,我陷入了沒有她的另一個差時症世界。”,李獻計尋求穿越時光的同時也是在尋找一條能逃離此時困在她不愛我了的差時症世界的逃生通道。

我們每個人都有差時症。和那個他在一起幸福的片段會如同一個世紀那麼長占據在我們主觀時間認知裡,當我們失去那個他之後的自我時間也會被拉的長的恐怖,同樣當那個他不再愛你時他的差時症則會痊愈先一步離開。差時症顯然是愛情的象征,如果你的差時症很快就好了,但我的卻有一生之久,那隻有不停尋找,直到記憶模糊。但這個世界不會因為某一個體的差時症崩壞而停下來歎息,我們隻能不停的走進門的另一邊來逃離沒有她的差時症世界。

走出門的後果是成長,而成長的代價則是“不會再為50w跟本拉登死磕、雙手雙手因為生鏽而散發出奇怪難聞的味道、皮膚也沒法兒在夏天感受到蚊子的起落、也逐漸知道愛情并不是生命的全部”,也許我們可以在某扇門後停下來做一些其他事,遇見一些其他人。大部分人開始變得圓滑,隻是李獻計依然繼續着這個循環。

可成長與自救并不意味着否定愛情,在進入無數道門後終有一天我們會進到第一次見到王倩的那扇門,一個最簡單的對視也可以刺傷堅硬神經的最深處。【我們應懷着永無止盡的對愛情的憧憬一生追尋。】

“還好在生命結束時雖然想不起你的樣子,卻能想起初遇時雨後傍晚時候的溫暖”

ps: 不建議看真人版,出入很大,差時症變成了心理疾病, “其實就是為了自己,能從分手後的世界順利逃走”變成了“為了一姑娘”,治好了時差症離去的王倩變成了交通事故的亡魂,又痞又頹廢的北京青年變成了又蠢又呆滞的房祖名,寓言片故事變成了俗套的愛情片。

(pss:導演音樂品味和作品一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