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筆稍微記錄一些,關于情節邏輯方面。
《默殺》所有的推進:先上結局,制造疑惑;再上過程,即時滿足。毫無鋪墊,毫無邏輯,最後再突然揭示小女孩不是聾啞人且是主謀,仿佛是在大聲告訴觀衆:你沒有猜到我的良苦用心吧!
《看不見的客人》層層推進,邏輯圓熟自洽。許多地方埋藏了鋪墊與伏筆,人物對話也将邏輯鍊條解釋的很清晰。不談律師在聽到兒子是活活被淹死後的激動這一情節,為後文律師是假扮的這一情節埋下伏筆——這僅僅隻是正常的情節鋪墊。
隻摘取一處情節說明:
當律師說出謀殺青年的授意不是勞拉而是多利亞時,這處其實容易發生邏輯鍊條的斷裂,然而沒有。
因為在律師推斷這個情節發生之前,已經說明:多利亞發現青年人沒死但是并沒有救他。倘若是勞拉主謀,那麼多利亞肯定會救下這個青年人——比殺人罪輕,且按他自己所言本身就有報警傾向。但他沒有,說明這是他主謀。
而對于這一邏輯鍊條影片本身甚至都說的非常清楚,由律師與多利亞的對話清晰點出。類似者,不止此一處。
《看不見的客人》将所有情節全部清楚明了地托出,效果已然十分震撼,回味無窮。《默殺》到了結尾還在用人物行為,配樂,進行“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節說明——不是說一定不好,至少我認為在觀感上不好,不恰當。
《默殺》是一部純粹的不講邏輯的短視頻電影。在劇本情節上,邏輯鍊條上差距尚如此之大,輔以演技,質感,嚴肅程度,主題集中度等條件,實在是不在一個水平層級之上。
都是情節反轉,在情節和邏輯上,《默殺》和《看不見的客人》差距在哪?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