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說修道成不了佛 取不了真經
隻有有根器的人才能悟道成佛
我終于想明白問題的本質了
洗澡的時候突然想明白的
丁的形式邏輯推理是
修即有求 又想成佛的念 故以行制性
有求的念 便成不了佛
但凡人一開始沒有成佛的念 則不修
不修則不知 不知佛何談悟字
像六祖偶然聽人讀金剛經 心中有所悟
這講究一個緣字
在我看來 起念亦是緣
凡人念佛 一開始必然有念
有念便修 等讀佛知佛後
自我的修行便可以有不着相之法 才能得悟
此乃佛之正道也
人有階級之分 佛性本無階級
這也許是五台山那個和尚說離得道還差一步“進則淨土 退則凡塵”的緣故吧
我終于想明白西方人或者西化思想的人的文化屬性 容易讓他們很難逃脫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縱然在一定程度上不計較個人得失 也難擺脫利己之心 緻使他們走入不了釋迦牟尼的智慧
他們始終不會明白 覺他為什麼會比自覺高出一大階級 佛若有門第之分 縱然得道也是居高臨下的普渡衆生 有佛而無慈悲
落入小乘 終究隻能自覺 成為羅漢
不能覺他 成為菩薩 更何談覺行圓滿了
(但我細想 西方依然有偉大傳教的牧師 看來這并非是文化屬性問題 而是全世界全民族的思想問題)
丁元英明道而不作為 将人之弱歸咎于弱勢文化便是例子 誠如他言 “于基督 入不得窄門 于佛站在門檻上往裡面望一眼就足夠了” 知而不行 他确實是在混日子
而行而不知才是最高境界
丁元英的悟才能成佛的想法與神秀“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殊途同歸
都是将成佛與塵世分割開了
當時的六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離最高境界差的很遠
但是已然站在“無”的境界
要比神秀高出一截
五祖用鞋底擦去偈語 是有禅意的
已然是“無無”的境界
又高了一檔次
凡人終其一生做到神秀的境界已然不容易呐
我紅塵煉心
以是不着相的修行 希望能早日脫離利己之心
哈哈這比成佛的念又多了一個脫離利己之心的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