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兒童節檔期《天空之城》重新上映,和小羅一起去再次回顧了這個電影。
少年時期最喜歡的角色是希達,因為她勇敢、堅定、善良,并且像神一樣深愛自然與衆人。最後她唱的那首歌謠:
如谷之歌紮根土裡與風共存與種子過冬與鳥歌頌根要紮根于土壤中而我們要離開漂浮的世界腳下踏着厚重的土地
也讓整個影片變得浪漫而又厚重。
但這次我最喜歡的角色卻變成了朵拉。這次朵拉打動我的點是因為她身上那種野蠻的生命力:喜歡的東西、認定了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搞到手。
朵拉想要守護或者說獲得的東西,在影片中完成了一次轉變:從一開始的飛行石,到後面變成了守護希達和巴魯,幫助他們去實現他們想做的事情。
前一個是作為海盜的正常之舉,但她真的有在好好地完成這份事業:破解密碼、差點就在飛機上拿到了飛行石,開着車對希達巴魯窮追不舍,這部分我就已經開始對她刮目相看了。
後面的轉變是為了完成角色行為與身份的反差對比,從而使得角色更立體,更讨觀衆喜歡。很多著名的角色包括加勒比海盜中的傑克船長也是同樣的塑造手法,觀衆喜歡有血有肉的人物,惡劣環境下人性的光輝更被人們贊美。
因為是動畫片,即使海盜無惡不作,但是并沒有出現朵拉家族打死人的場景。但是反派設計陷害的那些軍人,觀衆明确知道是會死的噢,所以創作者在創造這個角色的時候是夾帶私貨了的。觀衆也會被這個濾鏡籠罩,增加對這個角色的喜愛,善良和愛這種看起來與兇神惡煞的海盜不搭邊的形容詞安裝在朵拉身上也會更适配。
這篇影評來自和小羅聊天記錄的整理,所以可能比較散……姑且簡單記錄一下啦。
在網絡上看到關于希達和朵拉名字的選取,有網友評論說,她們的名字正好是七音階唱名“do re mi fa so la si do”的開始“dore”和結束“sido”,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巧合,但總充斥着某種浪漫:随着時間的變化,“sido”會變成“dore”,“dore”也會再變回“si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