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氣之子》到《鈴芽之旅》,我們可以看到,新海誠把握住了日本民族最深沉的記憶——自然災害,即水災與地震。餘秋雨說,他看來,真正終結culture revolution的是唐山大地震。這場地震造成的無數生命的瞬間消逝,使處于政治狂熱的人們,重又想起已被遺忘的,他們實際上所處的生存困境。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長青。餘秋雨雖然落入曆史地理主義的窠臼,但其思想包含的人文精神是值得玩味的。
回到《鈴芽之旅》這部動畫,就其劇情而言,我是反對主角所做的很多行為的,正如我反對《天氣之子》裡那種個人主義。但我無意進行那種"徹底無能的道德說教"。當新海誠持之以恒、不厭其煩地推出世界系青年戀愛動畫時,作為反對者,我應該責怪新海誠嗎?
事實上,我發現,我踏入了一種結構性的困境:我所喜愛的新海誠動畫,說白了,其最顯著的優點與特點,就是精美的制作。在日本動畫業界,獲得它的途徑無非兩種,staff的廚力以及投資方的财力,其中以後者尤為重要。
那麼答案就昭然若揭了。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新海誠一個50歲的老男人還在渴望純愛故事嗎?我認為概率不大。實際上新海誠滿足的是資本市場的需求,也就是"全民中産階級"的日本社會的需求。主要是身處停滞時代,其中迷惘的青少年的需求。
我曾看到一個謠言兼笑話,說,這部動畫,新海誠原本的企劃是輕百合。那個什麼先生,男主,原本是一個女人。後來因為一些"大人的事情",改為了現在呈現出的"boy meets girl"。假如新海誠想要推陳出新就必須反抗資方,反抗資方的極可能後果就是制作資金壓縮,進而我所喜愛的新海誠動畫,就會或多或少喪失其特色。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此。
有人或許會說,我就是喜歡這種純愛故事。可是這并不是新海誠的特色。說的殘忍一點,新海誠在戀愛劇本上不過是個庸才。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是因為他掌握的制作資源、口碑與他現在保持的這種特殊的美術風格。
對于日本業界的現狀,我的評價是陳陳相因。8million董事長福原慶匡在《成為動畫制作人吧!》中談到,由于集體出資的制作委員會的著作權分肥制度,投資動畫收益率最高的方法是,盡可能投資更多的動畫。他指出的問題是切中肯綮的。這使日本業界充斥着保守的氣息,某題材的某部作品獲得成功後,各方都會趨之若鹜、争相模仿。
日本動畫數量的激增與同質化的嚴重趨勢,都是我們觀衆有目共睹的。這實際上是一種惡性循環,是劣币驅逐良币的過程。好的企劃、好的創意會被評估為商業風險過大,而胎死腹中。而異世界,與"異世界們",則會不斷繁殖,不斷地疲勞着我們的審美。
許多分析都遺漏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動畫觀衆是會更新的。許多青少年随着年齡增長,觀看熱情會下降。而許多少年兒童,會逐漸從民工動畫與子供向,轉向深夜動畫。這也是如日中天的日本動畫,能夠無所顧忌地大批制作動态垃圾的依仗之一。總有人看,總有人沒吃過什麼好的,總有人是饑不擇食的。日本動畫缺少競争對手。
因此我認為,中國、韓國乃至歐美的二維動畫産業必須迅速發展,這樣才能通過外部壓力,倒逼日本做出改變。要麼前進,要麼落後。反正我們作為觀衆,大概率是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