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深海》,感覺中國人已經不是講不好愛情故事了,根本快講不好故事了。
抛開故事,為什麼沒人講抄襲問題,海精靈不是無臉怪?那長的跟倉鼠似的啥不是小煤球?連在餐館幹活的動作、台詞都要抄襲千與千尋,不接受是緻敬的說辭。無臉怪本身就有象征貪婪欲望的作用,所以才顯得合情合理,海精靈發瘋除了讓人頭暈完全沒暗示作用和推動劇情的作用啊,還要模仿千與千尋一手。以及作者有沒有想過小煤球為什麼那麼簡約反而深入人心,你畫個複雜十倍的倉鼠賣萌也沒用。
故事上,毫無節奏,好像節奏就是為了炫技制作一樣,難怪出品方天天喊沒錢。沒考慮過人物動機,沒交代人物背景,忽然就故事高潮了,小學老師都不這麼教寫作文的。開局十五分鐘,我說這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中間反正就是也不知道幹嘛,撇開宮崎駿,就是你救我他救你救來救去,所以你到底為啥取名叫深海,你不如延續神話風寫個深海神獸故事啊。最後開始販賣抑郁症,平等厭惡所有販賣情感、不走心隻為了迎合一些熱點詞彙來賺錢的行為。為什麼要用抑郁症、要用父母關系、要用救贖來吸睛啊,好拙劣,感覺全是上位者的凝視,寫不好就别接觸别寫。關于這部分的台詞,除了那些說爛的雞湯還有啥,強行按頭哭但是沒意義,說真的但凡打動人都是因為大家本身的情感經曆跟你電影沒有半毛錢關系。結尾還要綁架别人的生活選擇,真的感覺被冒犯,很失望。
最後罵一下我真的本來很期待參宿這個名字,看到最後發現又是瞎文藝,盲取。
全片最優秀的劇情,竟然是一個“笑話”。
最後,感謝我生活中的Joker和薩摩耶。雖然你深海完全不理解Joker的意義。
今天再想想,發現參宿就是工具人,為了完成南河拯救生命的英雄夢。作者是把自己當南河了,才會這樣曲解參宿作為抑郁症患者的舉動。深海真的表現出抑郁症了嗎?我覺得隻是刻闆印象下覺得抑郁症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情緒突然低落、責怪自己、負能量,并且也沒有想過參宿為什麼會得抑郁症,展現家庭就夠了嗎?可是更深的呢,沒有體會和了解!再者最後還要綁架參宿,因為她背負了别人的生命她就必須得活,我覺得她本來就慘的生活更慘了,自我感動的救贖,可笑。
别來罵,你覺得我說錯了就是你對,我抑郁症,你跟我吵我受不住會去學參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