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後期劇透警告,純動畫黨慎點。

*個人想法,如有不适請權當胡扯。

*純粹分析,無任何拉踩、引戰想法。

*如有對原作的記憶或理解錯誤請諒解。

——————

就從大爺開始聊起吧。

總感覺獨眼貓給宿傩設置的結局是:從詛咒轉變回人類。這個轉變的契機是理解了人類之「愛」,這個「愛」可能不是狹義上的,而可能是廣義上的「人類的理性束縛」。其實最初我也被「教會強者什麼是愛…」雷得外焦裡嫩,一個戰鬥番裡和boss用愛發電實在反胃。但後來我重撸漫畫的時候注意到一個反複出現的伏筆——就是咒靈和人類之間本質上的對立。咒靈的本質是「本能」,即完全遵循本能的欲望行動,想吃就吃,想殺就殺,不受任何道德和理性的束縛,因此它們的意識裡沒有善惡之分。而人類區别于咒靈的根本正在于具有道德、意義和善惡觀這類「理性」。

據五條說,宿傩在千年前是人類,雖然有兩面四手的異能之處但仍是人類。他天生就擁有強力,因此他習慣了肆意而為,隻按自己的喜好行動,對他人毫無同理和憐憫之心,嗜殺成性——這些特質都使他更接近咒靈,而非人類的生存方式,這也能解釋他為什麼自願在死後化身詛咒以期待複活。

宿傩身為人類卻活得像個咒靈,所以一衆咒術師認為他「因過于強大而孤獨,不知何為愛」,也就是不知何為「人類的生存方式」。在和鹿紫雲一戰中,宿傩第一次講述了他對「愛」的理解,他認為自己「僅僅因為強就被愛着,也在回饋愛,但在理解之後就覺得愛頗為無趣」,因為「我不需要依靠他人而獲得滿足」。這最後半句是核心:宿傩由于太強,從始至終不需要他人,所以也無法理解依靠他人獲得滿足是一種怎樣的情感,而這種情感恰恰是「生而為人」的關鍵。正如鹿紫雲所言「不識人之軟弱,如何與人相交,如何慈悲待人?」人與人建立起羁絆和情感正是依靠人的脆弱性,無論是物理上的還是情感上的,正因有一個人力所不能及之處我們才需要彼此,正因自身之痛我們才能共情他者之痛,才能推己及人慈悲待人。這正是宿傩的「愛」中所缺少的部分,他所言之「愛」是非人的、被動的、高高在上的施舍,因此他才會覺得「無趣」。

其實宿傩身上存在一個自相矛盾的地方我感覺也像是一種伏筆。當他和鹿紫雲說完自己随心所欲地活着就夠了之後,鹿紫雲反問「會膩吧?」,宿傩回答挺耐人尋味的,他說「并不會,人類的滋味多種多樣瞬息萬變,作為有生之年的消遣剛剛好。」這句話耐人尋味的地方有兩點:第一,宿傩承認生而為人的感受很豐富,并暗示多嘗嘗不同滋味挺好;第二,作為有限時間的消遣剛好,暗示時間長了可能會膩。這裡就存在一個矛盾:既然宿傩已經在千年前随心所欲地活了一世,剛好夠消遣,再長的話恐怕就無聊了,那為何他還要處心積慮地變身詛咒再複活一世呢(根據鹿紫雲的說法,是宿傩主動「分割靈魂,不惜化身咒物也要跨越時空」)?這是不是說明,宿傩或許潛意識裡存在着「未滿足」的滋味,所以才想活得更久一點去獲得「滿足」呢?或許宿傩并不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潇灑無謂,隻受本能驅動」,或許他也有連他自己都沒覺察到的想尋求的「意義」——這可能就是擊潰宿傩的一個契機。

既然連最強戰力五條都沒有打敗宿傩,那麼想要擊潰他,單從外部武力來說不太可能。假如給虎杖一個隻學了不到半年咒術的小朋友一個逆天大挂打敗宿傩,邏輯上實在太雞掰了。所以我覺得最大的可能是從他内部攻破,也就是促使他自身産生轉變,這種轉變不是純粹的洗白,而一定要伴随着他自身的湮滅。這種轉變可能是外部的虎杖和内部的伏黑惠合力完成的,所以我覺得目前伏黑的狀态很大概率是「活着」,而不是悄無聲息地死了。

我傾向于惠的靈魂最終會蘇醒并最終拿回身體的主導權,在拿回主導權後可能會和宿傩同歸于盡。活下來也有可能,因為有個禅院家主伏筆,活下來改革禅院家也有可能。

至于虎杖和釘琦,我們假設獨眼貓不會改變「三死一活/三活一死」的走向(按他的尿性不好說),那麼在五條确認已陣亡的情況下(複活可能性不大),三活一死很容易判斷就是三人組全部存活。雖然目前的劇情看着很陰間,但這個結局還是有一定概率的,因為釘琦有伏筆不像是徹底領便當,而惠雖然沉睡但蘇醒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三小隻全活的可能性是有的。

至于三死一活,一種是隻有釘琦活,重複五夏硝的命運。另一種是隻有虎杖活,這個看似最不可能的結局…我倒覺得有一定概率。從故事開始就被預定死亡的主角反而活了下來,這種反轉很符合獨眼貓的口味。至于虎杖死的觸發條件「在衆人的簇擁下」,也沒有說一定是得在「活人」的簇擁下……日漫裡比較常用的一個臨終梗就是昔日的同伴全部出現在眼前來迎接你到達「彼岸」——虎杖活下來繼續做咒術師,繼續幫助更多的人,最後壽終正寝,在衆人的「簇擁——就是此生獲得的愛」的包圍下與世長辭,一個陰間故事配一個陽間結局,好像也不是不可能?至于隻有惠活,總感覺很難自圓其說,這個可能性我不看好。

再說下腦花。腦花這個人物,簡直就像是人類的另一個極端。如果人類兩端一端是本能,一端是理性,那麼咒靈代表極端地追随本能,而腦花就代表極端地追随理性。腦花用幾百年時間設這麼一個驚天大局,不為名,不為利,竟然隻為了滿足「對知識的好奇心」……他覺得人類吃喝拉撒、争權逐利、愛恨情仇的欲望都太無聊了,隻有追求終極真理親眼看到進化的盡頭才是能提起興趣的事。

兩個boss,一個位于本能極端的宿傩,大家紛紛要教會他什麼是「愛」——别特麼隻知道吃喝拉殺,去找點生活意義啊豈可修!一個位于理性極端的腦花,估計搞笑藝人就要教會他什麼是「感官本能」了——别隻顧着形而上,人間煙火吐槽也可以趣味橫生啊豈可修!——這是不是就是派搞笑藝人去打腦花的原因呀(霧。

最後說說下線方式讓大家無法接受的五條老師。我感覺五條老師的塑造有一定複雜性,不完全是一個與生俱來的向善的正派角色,他更像是宿傩的一個「人類版本」的鏡像。首先兩個人都是各個時代的最強,也因為過于強大,行事作風都帶着随心所欲的特征。五條小小年紀時就強得令人膽寒,一個回眸就把躲在遠處的咒術師們吓得屁滾尿流,這種壓迫感其實和美美子菜菜子面對宿傩時的感受很像,「感覺呼吸都會被殺掉」。小五條是面癱,确實有種「神子不仁,視萬物為刍狗」的淡漠。他真正顯現出人類的喜怒哀樂(并迅速跑偏)是高專時期,這一時期,五條體會到了友情的滋味,雖然他仍愛随心所欲,但是他有了「束縛」,這種束縛就是他在意朋友的感受而不會去做過于任性的事。所以他的三觀會跟着傑走,會問傑「殺不殺」(五條當時是動了真殺意的,但他在意傑的感受,所以會先征求傑的意見)。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五條的「本我」對宿傩産生惺惺相惜是可以理解的。這也是五條走馬燈裡說的那句「我本以為這種身處孤高的寂寥我比任何人都有同感」,「但……」,沒錯接下來要說的話才是重中之重,「但我很喜歡大家啊,一點都不寂寞」。這就是五條和宿傩最大的區别:五條在和摯友、老師、同伴、學生的長期相處中逐漸豐滿了「人格」,是身為人類才能體會的「被大家需要」和「需要大家」的滋味,在這個過程中五條老師早已超越随心所欲的「本我/本能」,而獲得了向善、追尋價值和意義的「超我」。而宿傩,還隻處于「本我」,被原始本能驅使的階段。

所以我才覺得五條老師是宿傩的「人類」鏡像,或者說是進化的更高階段:一個擁有絕對力量的人,是什麼讓他超越本能所追逐的快感,是什麼讓他放棄這種絕對自由而自願被束縛,去追求更廣大的事物。這可能也是獨眼貓那句臭名昭著的「最強,是什麼教會了他愛……」所要回答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