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旅遊,第一次看電影節和映後交流。

第一次感覺到,觀影的門檻。我想起來幾天前和一個搞文藝的哥們聊天,我們聊到,現在藝術的門檻太高,懂藝術的人太少,能賺錢的大都是懂營銷的而不是多懂藝術的人。雖然我是一個非專業的人,隻是一個電影愛好者,但是也沒有看出來這部電影為什麼值得上北影節哈哈。

我印象最深的是,中間有一個做核雕的手藝人,說自己上傳自己做飯的視頻反而火了。
國内的現狀就是如此,很多人并沒有什麼審美能力。有很多藝術價值往往被忽視,因為太花時間且沒有興趣,所以才要創新。好的藝術自然要雅俗共賞,可現在,如果你吐槽一個電影不好,還有人會反駁你,說你為什麼覺得他不好,我就覺得他好,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覺得挺好。

我想問,如果您覺得這真的是好電影并且值得誇獎,這對中國電影的發展有什麼好處呢哈哈。映後交流,導演講選擇濰坊的理由,竟然隻是看到這個地方非遺比較多。頗有一種帶着任務拍電影的感覺。我相信明眼人都看得出,每段故事都隻是在記錄而非挖掘和思考,全然去展現某個人的現狀并且沒有特别的視角和鏡頭,對文化傳承也并沒有什麼實在的意義。如果想了解濰坊非遺,看這部電影與看公衆号的介紹和圖片并沒有什麼區别。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