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不專業且不嚴謹的電影愛好者的角度和大家讨論這部《落葉歸根》。

不知道在觀影時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就是這部電影應當是一部拿國際獎項拿到手軟的電影。其實下意識給我的感覺,和《綠皮書》有很多相似。同樣的公路片,同樣是兩個人的故事,同樣的平緩節奏,尤其是在節奏上,感受相同。

可看似這兩部影片很像,其實《落葉歸根》要比《綠皮書》高很多。抛開《綠皮書》其他因素不談,它的主旨是在講黑人與白人的矛盾,而《落葉歸根》講的是活人與死人的關系,生與死的聯系;再從劇情走向來看,《綠皮書》是在旅途中發生了種種關系去同時治愈兩位主角,讓主角間矛盾的化解,最後迎來了一個阖家團圓的happy ending;再看《落葉歸根》,第一層其實就是本山叔在路途中得到人們的幫助,最後回到了工友老家。第二層其實是一個雙向的幫助,本山叔也幫這些陌生人們紛紛走出自己的困境。這樣一種雙向的救贖,讓每一位小配角,這些生活裡的小角色更加的飽滿。結局也留了白,表現現實主義的同時也寓意了本山叔的人生旅途還未完成。或許是文化的差異,給人的感覺《綠》更凸顯了個人主義,而《落》裡每個人都是主角。

其實整部電影還是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的。我們清楚屍體是不可能保存那麼久,而從老郭打劫因義氣把錢還給本山叔到為自己舉辦喪禮的老者,這些無不體現着一種“魔幻現實主義”。這些事情發生的合情,卻不合理。而正是這種情,才是張揚想表達的。

張揚想表達什麼?在我看來其實就是最質樸的真,善,美。電影中有壞人嗎?說被偷窺的女乘客,偷錢的大車司機,宰客的飯店老闆,打劫的老郭……可這些人真的壞嗎?他們在道德上都存在一些缺陷,他們不講理,可他們都透露着自己的情。本山叔也因為這些人一次次地陷入困境,卻又在别人的一次次幫助下從困境走出。世間的好人還是要比壞人多的,善是要大于惡的。哪怕是壞人,也不是個個罪大惡極,心底都有自己的一道線。當然從人與人的關系,張揚還升華到了家與國之間的主題。影片中的公務人員并不是冷面無情的,他們都是有溫度的,而整部影片中的國家我們能隐約看到是一個向上的狀态的。這種主題在07年這樣一個全民公知的年代是真的很勇敢且難得的。而最後工友也是在國家的幫助下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就像養蜂人的孩子背誦的詩一樣,在這個國家裡,我多快樂。

最後從船夫的口中我們得知這場旅途是因為三峽大壩,這立馬讓我想起了賈樟柯同時期的《三峽好人》,也同樣是因三峽而起的旅途,而表現的内容都是人的“善”,可張揚和賈樟柯的表現簡直天差地别。張通過美化人凸顯人的善,而賈則是具化人來反襯人的善;張用人的善表現善,而賈則用人的劣來表現善。所以在觀影過程中《落葉歸根》觀感會更輕松一些。

為什麼我會感覺《落》更像是一部國際獲獎的片子?鏡頭,這一點帶給我的體驗真的是很奇妙。如果不是本山叔一口接地氣的東北話,我随時會感覺像是在看一部歐美文藝電影。明亮鮮豔的色調,配上美到極緻的景色,真的一點都不輸《怦然心動》《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類電影。拿出幾處就能感受到,如果不說名字,會第一時間想到哪些電影?

...
...
...
...
...
...
...
...
...

橫向對比同時期同類國内電影的灰暗調鏡頭就能看出影片鏡頭不同。

還有一些有趣的細節,就是關于本山叔這場旅途的路線。我們可以看出剛開始本山叔是在深圳到昆明的巴車上,可以推斷出本山叔是在深圳打工,而在半途中被扔下後被好心大叔拉到了甯遠縣,甯遠是在湖南的南面臨近廣西和廣東。在甯遠本山叔坐上了跑重慶的大車,後來在一個路口處兩人分别,可路口的路牌太模糊,看不清到底是哪兒,可是根據電影中細節我們看出,本山叔往西走了,而拉車兄弟是往南走了,結合之前說跑重慶,查看地圖這個岔口應該是在貴州南面。走了一段再到後來一直拉車到宰客的那家餐館才有了具體的地标,安甯市和富民縣,這分别是緊挨昆明西面的兩個城市。後來又走到發廊,此時廖凡開的警車上是雲C可以推斷出這時在昭通市,到這兒路線一切正常,馬上就要到重慶了。可本山叔後來上了雲R的車被拉到了滿眼都是雲R的地方,竟然就突然到了香格裡拉,在香格裡拉才遇到了警察,最後到了重慶。

就像陳佩斯說的一樣,喜劇的内核是悲劇,本山叔引人發笑的同時我們也反思它終究是一個悲劇性的角色。他和工友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漂泊在外無依無靠的外鄉人,角色自己也肯定在不斷思考如果死的是自己結局又會怎樣。看到很多評論認為這部電影其實是很悲劇的,認為内涵其實很深沉,而我不以為然。第一層我們能看到本山叔在影片裡出糗耍怪,捧腹一樂。第二層我們能通過本山叔反思問題,批判社會。而我認為第三層其實正是本山叔這樣一個小醜一樣的角色并沒有悲慘的結局,反倒是在一次次堕落的邊緣被拯救,我認為這種希望才是張揚想傳遞給我們真正的情感。

最後,我給電影打8.5~9.0分吧,個人愚見,不喜勿噴。我是一名不專業且不嚴謹的電影愛好者,希望能和大家讨論更多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