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PYIFF#

平遙影展結束很久才來寫一個影評,很慚愧,實際上,對于一個并不熟悉電影史的人來說,很少有關于鏡頭,剪輯,電影史這些方便的感悟……更多的還是故事内容,劇情方面的……

實際上還是很精彩的,幾乎大部分電影都在講述一個故事給我們聽的時候,畢贛在告訴我們有的藝術,隻有電影能成就,有的夢,隻有電影能做……他試圖通過釋放出一個“電影怪物”,串聯起跨越百年的電影意象。這六種元素——五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與意識(mind)——構成了影片複雜迷宮般的結構框架。 這很像大家都在用相機拍照時,有一個人拿着筆靜靜作畫……

從故事一開始,電影就告訴我們,在一個人類已經不再做夢的世界裡 ,有這樣一個沉迷做夢的怪物,将其稱之為迷魂者……

“現實世界裡,有這樣一群沉迷做夢的人,怪物 ”,這讓我想起現場,旁邊的一個影迷問一個追星女孩說“人為什麼可以靠追星這種虛無缥缈的東西活下去” ,女孩緊了緊她的玩偶說,“人需要偶爾的抽離現實,當面對讨厭的同事、厭煩的工作、發不出去的文章、考核不完的業績,你是需要短暫做個夢的,雖然不能當主食,但是偶爾吃個甜品,是真的很幸福……如果凡是都需要一個結果的話,那追星确實是虛無缥缈的,可要論及最貼近愛的本質的話,我想這種不求回報的愛意,超脫于任何與現實利益相關的感情而存在”

果然,人是需要夢境的,即便心裡異常清楚,人活着是沒有意義的,現實的折磨隻是暫時的……無論多麼清醒,多麼現實,多麼實際,都會想,短暫的休息一會兒,仿佛閉上眼睛,打開一個任意門,你就在另一個世界裡,翺翔,踱步……

但如果真的有長生,如果真的有一個不需要考慮現實的真空世界裡 ,人們無需為現實奔波,人們如何對抗虛無……當然是,以夢境對抗虛無……一重又一重的夢境……

于是在影片中,夢境與現實、電影與人生,永不停息,循環往複……迷魂者一段又一段的夢境,既像電影人在電影穿梭間體驗不同的人生,又像人世間所謂的生生世世輪回……在迷魂者的一段又一段夢裡,人們正是在努力放下對感官的感受以及對所愛之人的執着, 囚徒 與雙耳、父親與苦味、女兒與飯盒、觸覺與末日,或許因為感官和記憶總是普魯斯特式地深深勾連……

多重夢境裡暗含着執念,懊悔,苦楚,解脫,不甘,意義……仿佛是夢境,仿佛是電影,仿佛是人生經曆多重困境……

“屏幕越來越小的今天,我想喚起在劇院中看電影的那種古老感覺。”

“越來越現實,戾氣越來越重的人群中,想要有那麼一個人,他清澈,勇敢,善良,友好,帶着所有美好的詞彙,跟我說,任何時候,你都可以選擇,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凡所有相,皆為虛妄… 也許夢境對畢贛來說意味着在追尋中重構一種時間、重逢失去之人,也許是流散的電影觀衆、失落的觀影文化… 所以故事最後是一具瀕死的身體,一個正在燃燒的蠟燭劇院

但對我來說,我深知一切皆為虛妄,但我在夢裡,我才是活着的…我才能到另一個世界裡,看到自己想看的人,經曆精彩的人生…

也許,每次電影結束都是電影的一次死亡……我不知道未來在哪,但我知道,我們的過去都是一具枯骨……所以,縱然這場幻夢充滿苦楚 , 縱然這場幻夢已然崩潰…都不怕, 人與人之間,有一些瞬間就夠了……

我們也許還可以繼續做下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