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個人心中國片最佳。

因為沒有看《水邊的維納斯》這部在我們小範圍“學術”内部讨論中極高評價的影片,就不以影展放映的所有國片做比較了。不過,如果《永安鎮故事集》全片以挑戰電影語言中的叙事方式大膽嘗試,幸運地完成了外觀形式上的創新;那《宇宙探索編輯部》則是以“跳切”這樣的電影拍攝技法,不打強科幻類型商業片的牌,而重塑了一種講本土電影故事的方式。

《宇宙探索編輯部》雖然片名強烈傳遞和透露着“科幻”氣息,但實質上影片内容也不凸顯一定要強調什麼類型。剝開“科幻”的外部元素,打開《宇宙探索編輯部》的門,真正打動本土觀衆的一定不是開門見山就主推大制作的宇宙飛船,星際戰争和拯救人類,想要呈現這樣的故事短期内必定離不開劉慈欣等科幻作家的紮實文本輸出。

而繞過冷戰背景下對宇宙科幻向往與幻想的時代基底,中國科幻如果要講中國故事,這确實是一部實際意義上的開篇之作。隻要我們不急于求成創造“科幻元年”,這樣的好作品期待可以生産出更多。

全片一直都很穩當,恰到好處而不為炫技的跳切,層層推進的故事篇章,發揮了撥弄觀影情緒和勾勒片中人物的實質性作用。在此之下,影片的情感張力把控太好了,節奏也很舒适。

想到那些我們小時候讀的那些世界未解之謎,科學大發現,電視節目上的宇宙探索節目,那是身邊所有的長輩也都很難回答的問題。唐志軍作為一個躊躇滿志,向往科幻探索的青年人,步入中年時始終無法理解女兒抑郁緻死的原因。

或許很多問題就是這樣,上一代人永遠無法為下一代人做出解答,甚至難于理解。唐志軍總說着好奇心很重要,似乎對這個世界與生活保持一份求知欲确實很好,即便在他極為排斥的“物質主義”生活狀态中,仍舊繼續固執的“探索”着未知世界,這也恰恰揭開了這樣一個人物性格變化的成因。

《宇宙探索》雜志與編輯部,或許是一位父親暗藏在内心深處,關乎對女兒的失去,對愛的無處表達的這份傷痛 ,而秉持着一種最後的堅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