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背景感陌生又熟悉,開頭有點像如果明朝沒有亡,遇到了西學傳入會有什麼反應的平行時空,有點想起清代山西的教案,如果說反君主還容易想起顧炎武黃宗羲他們。開頭兄弟真的直接讓人代入蘇轼蘇轍,男主和蘇轼相似的地方太多了,後段有佛教有對詩就更有感覺了。

師徒關系建立以後好看起來。師徒其實後面有想到康梁,隻是康有為更保皇,好像中國還是習慣師父更保守,徒弟更進步這類的叙述。

對儒家性别觀念的挑戰用一個非常柔和的方式表達出來,土地作為一個意向出現頻率很高,既可以指環境土壤,又可以指母親的養育,還可以指百姓。男主居然真的和大嬸在一起了完全沒想到,竟然沒有和年輕小姑娘一起,這樣一來問題就是為什麼會被安排去寡婦家。

劇情可能的确有點貪多求全,中間昌大一下子想當官一下子接受西學太突兀了,盡管性理學和西學并不沖突,可以在一個人身上交融這個觀念其實很好,地球儀這個點也很驚豔,把東亞放入當時世界去考慮,可以想象對當時人的沖擊,以及不同反應。另外這裡還是後面提到的日本的發憤圖強,感覺有時代問題吧,日本黑船事件要1853年,明治維新就更遲了,劇開頭是1801年,明顯沒活到那時候。昌大怎麼就搞懂地球引力的有點好奇,應該沒這類書吧?

茲山魚譜對自然的關注放在西學影響背景下其實就很合适。

感情線突飛猛進有點懵。讓之前詩雖然不好但是有點感人的“留妻作寡婦,别兒為孤子”裡的歉意一下子消失了。有點奇怪的是昌大成親的禮服,感覺好像不太像平民甚至賤民穿的。

最後昌大去實踐書生經世濟民,報效聖君的理想,遭遇現實毀滅,或許在中國也上演了千年。米摻砂給百姓,向三個月嬰兒和死去的屍骨收軍步,或許與杜甫看到《石壕吏》場景時的心情有些相似。雖然一直覺得将罪責和貪污都歸咎于小吏,忽視了儒家制度自身安排的不合理,但是電影裡演出小吏作為民以上階層的特權與獲利手段也的确存在。為了生太多兒子被稅太多而自宮的場面我的确驚呆了……才覺得牧民官這種低級官員可能才能見識到這麼荒誕的一幕。當然背後可能還有對儒家生男傳統的反諷與批判。

另外其實在儒家理想背後也有升官發财和階級提升的目标吧,這部分其實講得有點尬,加上這和儒家沒有沖突就合而為一了,兩個主人公最後都放棄了入世理想和功名利祿。

總的來說複雜的文人電影,把文人思想和時代背景演繹出來挺不容易的。也值得期待一下國内出現相似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