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

用一頓用心制作的早餐開啟新的一天,整個人都會活力滿滿。

熱愛美食、善于烹饪的中國人,在早餐上也下足功夫,締造出五花八門的地方特色早餐。

有部高分國産片就以此為題,為我們繪制出一份絢麗的早餐地圖——

早餐中國 第四季 (2022)8.72022 / 中國大陸 / 紀錄片 / 王聖志

...

這部國産紀錄片一共出了四季,在豆瓣上的評分節節攀升。

最新一季也飙升到8.8分,和上一季持平,是近期必看的下飯神片。

...

新出的第四季,延續了前幾季的陣容——

總導演王聖志,此前曾聯合蔡瀾等美食家推出過真人秀《味之迷》,對美食頗有研究。

總顧問沈宏非和陳曉卿,分别是《舌尖上的中國》的總顧問和總導演。

有這幫主創坐鎮,此片的品質也值得信賴。

...

時長上,這部紀錄片每一集隻有短短7分鐘左右。

主創團隊将足迹遍布全國各地,篩選出一百多種來自不同地方的代表性早餐。

從河南開封的四味燴菜,到西雙版納的七彩糯米飯;從西安的肉夾馍,到濟南的甏肉幹飯……

這部紀錄片在用短小精悍的制作、快節奏的剪輯、精準利落的介紹中,将中國各地的特色早餐逐一道來。

...

南京牛肉鍋貼

南京鍋貼,秦淮八絕之一,是南京人早餐桌上的常客。

要做好這道特色小吃,每一步都十分講究。

首先在制作面皮時,要用開水和面,和出來的面才能勁道、不粘。

在擀面時,皮的中間要厚,兩邊要薄,這樣的面皮才能煎制出外酥裡嫩的口感。

接下來,就到了關鍵的餡料制作環節。

選用的肉是牛的前腿肉,剁成餡後要不斷重複加水、和餡的動作,直到肉餡變得Q彈。

最後再加入各種調料和小蔥,和肉餡充分混合,一份餡料才算制作完成。

...

到了煎制的時候,也十分考驗廚師的手藝。

油溫、油量控制,油和水的比例等等,都直接關系到一份牛肉鍋貼的成敗。

最具經驗的老手,做出來的牛肉鍋貼上部柔嫩,底部酥脆,且牛肉餡味鮮美。

咬下一口,能夠聽到面皮開裂的聲音,肉汁緩緩滲入口腔,滋味别具。

當然,你也能蘸着醋和辣椒油一起吃,這是每個南京人都熟知的家鄉味道。

...

廣西蟹仔海鮮粉

提及廣西美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柳州螺蛳粉。

但在廣西人的早餐食譜裡,還有另一種風味十足的米粉——蟹仔海鮮粉。

...

蟹仔海鮮粉,重在一個鮮字,體現北海人對美食原汁原味的追求。

每天早上五六點,店家就要去海鮮市場挑選最新鮮的食材。

選用的螃蟹是淺海的小蟹,這種螃蟹個小味美,别有一番風味。

...

處理後的螃蟹要先下油鍋爆香,把蟹膏和蟹黃炒熟,才能充分激發出蟹仔的美味。

接着加入新鮮的小蝦同炒,螃蟹和蝦在高溫下充分發生反應,鮮香味美。

...

一份頂級的蟹仔海鮮粉,秘訣在于番茄塊和豬骨高湯的加入。

番茄增甜,高湯增鮮,這樣煮出來的湯底才層次豐富。

最後,再加入青菜、牛肉等配菜和米粉同煮,一份地道的蟹仔海鮮粉就做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蟹仔海鮮粉有多種肉類、海鮮作為配菜選擇,可以随意搭配定制。

由于每個食客對配菜的要求不同,所以每一碗粉都要分開煮。

在如此精心的制作和複雜的流程下,體現的是北海人對于一份海鮮粉的極緻追求。

...

宜賓燃面

宜賓,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号稱“萬裡長江第一城”。

這裡不僅有世界名酒五糧液,也有代表性的早餐美食——燃面。

...

關于“燃面”名字的由來,一直以來都衆說紛纭。

有的說因為最早的燃面油重無水,點火即燃,因而得名。

也有人說燃面重油重辣,個性強烈。吃起來像一團火在口中燃燒,因此才叫燃面。

不管是什麼原因,都能看出燃面的特點:高碳水+重口味,為每個早起的人注入滿滿活力。

...

一份最正宗的燃面,開始于辣椒油的制作。

用菜籽油加蔥須熬制,制作出一份風味獨到的蔥油。

将蔥油潑在辣椒面上,再加入花椒面等香料混合,香氣十足的秘制辣椒油制作完成。

...

宜賓燃面離不開芽菜的加入,将青菜嫩莖劃成絲腌制,腌好的芽菜需要下鍋炒熟。

這樣炒出來的芽菜鹹香味美,是燃面的最佳伴侶。

...

當然,燃面好吃的關鍵,來自于川南特有的“水葉子面”。

這是一種堿水面,開水下鍋後隻需輕微燙煮即可撈出。

将煮好的面條甩幹,和辣椒油、芽菜、花生碎、小蔥以及各種調料充分拌勻,一份油香誘人的宜賓燃面就誕生了。

...

經過不斷改良和發展,宜賓燃面也從最早的素燃面,開拓出加肉末的葷燃面等新做法。

在幹拌之後,每一個面條都緊緊裹上配料,入口盡是油脂和碳水帶來的滿足。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種美食之外,《早餐中國4》裡還有各式各樣的特色早餐。

比如河北滄州的羊腸湯、福建漳州的豆花粉絲、河南鄭州的雞蛋布袋等等。

雖然形式多樣、口味各異,但它們都是每個不同地方的人,記憶中最難忘的家鄉味道。

...

值得一提的是,《早餐中國》是一部非常特别的美食片。

它不同于《舌尖上的中國》對于美食追根溯源的探究,而是換了一種更簡潔的拍攝和剪輯方式,将短小精悍做到了極緻——

短,每集僅有短短的7分鐘,不過刷幾條短視頻的時間。

小,講的都是某個地方的代表早餐,甚至“小”到了某家具體的店鋪。

精,快節奏的剪輯和精準的食物介紹,沒有多餘的畫面和旁白。

悍,雖然是一部以小體量取勝的紀錄片,但《早餐中國》的細節卻十分走心。

在每一集的末尾都用一首歌來進行總結,讓觀衆感受到每一位店主不同的生活狀态和人生況味。

...

早餐,在我們的飲食結構中處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但大多數忙于工作的城市人,都忽略了這一餐的意義。

這部短小精悍的紀錄片,就試圖喚醒每個身處他鄉的遊子刻在骨子裡的早餐記憶。

在每一天的早晨,用一道最地道的家鄉早餐,為遠赴他鄉的你注入滿滿活力。

正如這部紀錄片的slogan所言:隻需早起,你就能回到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