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明天就要到來了。

有人說,高考是普通階層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也有人把高考比作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在中國,它對每個學生乃至家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關于高考的新聞和故事,每年都在我們身邊上演。

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就拍攝了一個離奇又震撼的高考故事。

片中的主角從2009年至今,參加了12次高考,仍然沒考上心儀的大學,至今仍然奮鬥在高考的路上。

他為何會做出這樣義無反顧的選擇?背後又有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聊它——

高十 (2018)6.62018 / 中國大陸 / 紀錄片 短片 / 何漢立 / 唐尚珺

...

從海報就能感受到,這是一部制作十分粗糙的紀錄片,這體現在片中的方方面面:

有宛如央視法制節目一般的片頭。

...

有價值五毛的字幕特效。

...

以及各種新手級别的取景構圖、配樂剪輯等等。

...

在豆瓣上,這部紀錄片也隻有6.6分,僅僅700人看過。

即便如此,我依舊認為它是一部值得觀看的高考紀錄片。

因為在高考體制本身之外,它還反映了階層固化、唯讀書論、寒門學子等諸多敏感而尖銳的社會問題。

短短半個小時的影片,猶如一把鋒利的刀子紮進每個觀衆的心髒,悲怆且壓抑。

片中的主角叫唐尚珺,出身于廣西防城港市的一個農村家庭。

而拍攝此片的導演叫何漢立,是唐尚珺曾經的一個同學。

他曆時3年,跟蹤拍攝唐尚珺及其家人,最終創作出了這部紀錄片。

把時間回溯到12年前的2009年,那是唐尚珺參加高考的第一年。

由于基礎薄弱,成績較差,他的分數連三本線都沒上。

随後,父親把唐尚珺送到一所技工學校,希望他能學一門手藝來養活自己。

沒曾想,唐尚珺卻不甘心止步于此,他瞞着家人做了一個重要決定:

從技工學校偷偷退學,并用父母給的讀技校的學費,回到欽州的高中複讀。

複讀是一條無比艱辛的道路,要承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與壓力。

對于唐尚珺而言,這條路則走得更加艱辛,因為他一複讀就是多年:

2010年,複讀的第一年,他的成績剛超過三本線幾十分,唐尚珺并不滿意。

2011年,成績過了二本線,但選不了好學校。

2012年,本來可以選好點的二本,他的但志願又沒填好。

2013年,他終于過了一本線,報了北京那邊的大學,可惜最終沒被錄取。

2014年,是唐尚珺複讀的第5年。

但算下來,這也該是他假裝從技校讀完畢業,參加工作的第一年。

他向家裡人謊稱,自己在南甯的一家電腦廠就職,不辛苦但掙得也不多。

一個謊言撒下去,就需要無數個謊言來圓。

這一年的春節,唐尚珺按照已經參加工作的派頭,買了一些年貨帶回家。

在超市給的塑料袋上,印着該超市位于欽州的地址,唐尚珺特意把它們都換成了黑色塑料袋防止露餡。

唐尚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的父母均已是六十多歲的高齡,三個姐姐都已嫁人了,哥哥也成家了。

在年夜飯的餐桌上,他無疑又成為了全家人的焦點。

三堂哥對他抱怨,說打他的電話總是沒人接,唐尚珺隻好謊稱誤以為是騷擾電話。

母親對他唠叨,想讓他盡快娶媳婦成家,唐尚珺也隻能安撫母親讓她不要操心。

一邊要回應父母家人的期盼,一邊還要努力圓自己的謊言,唐尚珺度過了尴尬又羞愧的一個春節。

在臨行前,他幫父母收甘蔗、幹農活,把一年最重的活幹得差不多了,這才稍微減輕了自己的負罪感。

春節轉瞬即逝,到了正月初七,唐尚珺向父母表示要回南甯上班了。

但實際上,他又回到學校,開啟了新一輪備戰高考的征程。

從2014年到2015年,唐尚珺又接連參加了兩次高考,但成績都不符合自己的心意。

他最終的目标,是考上夢想中的中國科技大學。

于是在2016年,距第一次高考七年之後,唐尚珺又通過複讀參加了高考。

七年的時間,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迹。

唐尚珺之前的同學,都紛紛成家立業、結婚生子,而25歲的他還執着地留在校園裡,為自己的大學夢全力奔赴。

經過一年的充分準備,加上以往多年的積澱,這一年唐尚珺終于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最終,它以六百多分的成績,被中國政法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錄取。

對于應屆生而言,這無疑是一所夢寐以求的好大學。

但對于努力了多年的唐尚珺來說,他仍然執着于自己中國科技大學的夢想,這樣的結果讓他不甚滿意。

他又萌生出複讀重考的準備,但語文老師對他進行了勸導,為他指點迷津。

最終,唐尚珺接受了這個結果,并帶着錄取通知書回到了老家。

瞞了家裡人多年,唐尚珺終于要向家裡人坦白了,他的内心十分忐忑。

但家人的反應,卻讓心中有愧的唐尚珺始料未及:

母親得知真相後,對他并無怪罪,隻是心疼兒子默默隐忍了這麼多年。

父親也不怪他,反而為他考上了名牌大學而驕傲。

事情發展到這裡,可能大家都會以為這是一個天道酬勤、阖家團圓的大結局。

沒曾想,唐尚珺家中又突生變故。

原來在一年前,唐尚珺的父親就因腫瘤住院,檢查結果已是肺癌晚期。

由于癌細胞轉移,他的嘴角開始出現潰爛出血等症狀,醫院表示隻有幾個月的時間了。

唐尚珺的父母一輩子都生活在農村,不識字,也沒有踏出外面半步。

唐尚珺一直有個夢想,那就是努力考上一所好大學,然後帶上老爸老媽一起去遊玩。

如今大學夢已實現,他也終于能着手帶父母遊玩的夢想:

幾天的時間裡,唐尚珺帶着父母看天安門、爬長城、吃烤鴨、逛故宮,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旅行時光。

時間來到2016年的9月4日,唐尚珺辦完助學貸款,入學就讀于中國政法大學。

他一邊學習一邊在餐廳兼職賺錢,希望能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

10月16日,唐尚珺的父親在醫院進行全身化療,生命垂危。

而這部紀錄片也在此落下了帷幕。

紀錄片雖已落下句點,但紀錄片外的生活還在繼續。

唐尚珺的人生,在此之後又經曆了一個巨大的反轉。

他在中國政法大學入學後不久,又回到了廣西的某所高中複讀。

原因在于,這所高中有2萬元的獎金,而這筆錢能夠給父親治病。

遺憾的是,雖然唐尚珺退了學、拿到了這筆錢,但父親仍然在一年後因病去世了。

在這樣的境況之下,唐尚珺又開始了漫長的複讀的生涯,從2017年直到今天。

明天,唐尚珺又将坐在2021年的高考場上,參加他的第12次高考。

在此也真誠祝願,他能在這次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考上夢寐以求的大學。

這些年來,唐尚珺的故事被曝光後,引發了無數的讨論。

有的人佩服他十年如一日執着夢想、努力拼搏的毅力,但也有人質疑他參加高考的動機不純。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名叫吳善柳的人。

吳善柳曾經是唐尚珺某一屆複讀班的同學,他也是一個複讀了多年的人。

多年來,吳善柳通過複讀陸續考上了同濟、北大等名校,但他無一例外都放棄了入學。

最終,吳善柳在2014年以32歲的高齡奪取了欽州市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結束了自己的複讀生涯。

電視台報道吳善柳的新聞

唐尚珺的複讀經曆和吳善柳十分相似,所以有人懷疑他們是同一類人:利用高考來謀利。

因為在複讀期間,學校對于成績好的學生不收取學費,每個月還會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

如果考上了名牌大學,學校和地方上還會給予巨額的獎金。

到底真相如何,隻有當事人最有發言權,大家的猜測也僅僅是猜測而已。

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哪怕通過年複一年的高考能獲得再多的錢,但實際上卻丢失了最寶貴的一件東西:時間。

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稀缺的一種資源,一直沉湎和執着于過去的人,永遠不會獲得活在當下和探索未來的樂趣。

人生從來不隻一種選擇,不斷向前看才能獲得更多答案。

看完這部紀錄片,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和我一樣,深感壓抑而窒息。

唐尚珺艱難的處境,以及他始終堅持複讀和高考的選擇,讓人可悲、可憐又可惜。

但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并非唐尚珺年度一年和高考戰鬥的艱苦歲月,而是他春節回到老家的一個生活片段。

這天,他來到集市上買年貨,遇到了曾經的小學同學黃小誼。

黃小誼從小就成績不好,高考之後讀了專科,學了點技術。

随後,他去到廣州,輾轉在眼鏡廠、電子廠等工廠打工。

工作四五年後,黃小誼就迫于家裡和年齡的壓力,回家相親,随後就結婚生子了。

如今,他在當地的集市上過着一邊擺攤做生意,一邊照顧孩子的生活。

黃小誼是大多數出身農村,學習成績不好且能力普通的人的一個縮影。

唐尚珺之所以把高考當做救命稻草,正是想通過這塊重要的跳闆,改變這種無能為力的命運。

他在年夜飯喝醉之後,對着鏡頭說出了這些年來,一直壓抑在心裡的一段話:

農村這個圈子,很多人都讨厭在這裡呆着

但是很多人掙紮了一輩子都掙紮不出這個圈

唐尚珺的高考故事,至今仍然在上演,而他也因此淪為了成了大多數人的笑談。

笑他是高考制度下的困獸,笑他是現代版範進。

但實際上,人生就是不斷從一個圈子走到另一個圈子的過程。

人人都笑困在農村、困在高考這個圈子裡的唐尚珺:爬不上去,卻又跳不出來。

但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走出農村、經曆高考之後,已然活成了另一個圈子裡的唐尚珺。

*本文作者: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