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在視頻網站上刷到過一個美麗的藏族少女:茨姆。
偶然闖入鏡頭的她,有着不輸明星的驚人美貌,在短視頻平台爆紅。
更令人驚訝的是,十年後的她成功逆襲,成為勵志傳奇。
很多人不知道這段奇遇的記錄者,是一位日本導演:竹内亮。

2010年,為拍攝長江紀錄片,他沿長江而行,跨越6300公裡。
茨姆就是在那時偶然被他的鏡頭拍到。

...

十年後,竹内亮重走長江路。
再會當年的采訪對象,記錄十年間的物轉星移,最終完成了紀錄片《再會長江》。
藏族少女茨姆再次出鏡,當年的藏族少女,如今是一家高級民宿酒店的老闆。
如果要概括紀錄片《再會長江》給人的觀感,可以概括為:浪漫、真誠、質樸、感人。
今天就來聊聊這部不該被埋沒的9.3分良心紀錄片。

再會長江

導演: 竹内亮

編劇: 竹内亮

主演: 竹内亮

類型: 紀錄片

制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日語

首播: 2022-02-18(中國大陸)

集數: 9

單集片長: 54分鐘

...

《再會長江》記錄了長江這條母親河以及沿岸居民十年來的變化。

片中既有震撼人心的美麗風景,也有感人至深的人間故事。
最難得的是,紀錄片并沒有采用宏大叙事的視角。

而是聚焦一個個平凡小人物的人生境遇,立場客觀,不吹不黑,可以感受到導演的真誠和善良。
全片共9集,從長江的源頭開始,最終來到入海口。

值得一提的是,《再會長江》的電影版也将于5月24号在中國大陸上映。

可以在大銀幕上領略壯觀的長江美景,機會難得。

...

導演竹内亮與中國淵源頗深,定居中國的他已然是個中國通。
此前,他還拍攝過口碑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向全世界展現疫情之後武漢人的真實生活。
竹内亮的作品風格樸實,喜歡聚焦小人物,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一衆宏大叙事的喧嚣中,讓人耳目一新。

...

說起來,長江對于日本人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

究其原因,可能日本人太愛《三國演義》,而長江沿岸許多地方與三國相關,像赤壁、白帝城等。
早在1981年,就有一位日本青年佐田雅志拍攝了紀錄片《長江》。

當時藏區還未對外國人開放拍攝,他遺憾沒能拍到長江的源頭。

...

佐田雅志《長江》1981
沒想到30年後,竹内亮替佐田雅志完成了拍攝長江源頭的心願。

不僅登上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還拍到了長江源頭冰川融水的第一滴水。

...

...

十年前已經走過一遍的路,如今再走,能直觀感受到時間帶來的改變。

很多人和景都變了,但也有一些不變的東西。

紀錄片最動人的部分,無疑是在長江源頭的偶遇。

藏族牧民淳樸真摯的性格讓人印象深刻。

十年前,竹内亮在香格裡拉偶遇藏族少女茨姆,當時的茨姆17歲,抱着小羊在景區與遊客拍照賺錢貼補家用。

...

茨姆從未離開過香格裡拉,對于大城市的繁華一無所知。

她也不敢相信頭上飛過的飛機,能載着幾百人飛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

于是導演竹内亮和當時的主持人阿部力,突然有了個浪漫的想法:帶茨姆去上海遊玩,見見外面的世界。

...

他們将茨姆一家接到上海,帶他們遊覽了這座繁華的大都市。

住在長江上遊的茨姆,第一次來到了位于長江入海口的上海。

...

...

沒想到這次經曆,在茨姆心中埋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
十年後,它抽枝發芽,綻放出傲人的高原之花。

...

剛相遇時,竹内亮問茨姆有沒有夢想,茨姆茫然笑答沒有。
但這之後寄給竹内亮的信中,茨姆說她現在有了夢想:開一家民宿。

...

10年後,竹内亮回到香格裡拉,詢問路人後才得知村裡最大最漂亮的那棟房子就是茨姆家。

...

走近才發現這是一家高級民宿酒店,酒店名就是茨姆的姓名。
竹内又驚又喜,當年的藏族少女真的夢想實現了。

...

十年後的茨姆褪去少女的青澀,多了幾分幹練,依然美麗如昔。
幾年前,她貸款開了這家酒店,當上了酒店老闆。

...

酒店内的裝修是她自己參與設計的,素雅又高級。

十年前還靠燒柴取暖的她,如今已經為酒店配上了地暖。
這變化,用天翻地覆來形容也不為過。

...

...

茨姆的母親一見到竹内亮就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她說這一生玩過最開心的一次就是去上海的時候。
也正是上海之行,在酒店的見聞,打開了茨姆的眼界。

她的夢想有了現實的模闆:一家設施齊全,裝修素雅的高檔民宿。

...

...

十年的變化可以這麼大,人生際遇難以預料。

然而,當茨姆虔誠地面向落日祈願時,她分明還是十年前那個真摯淳樸的藏族少女。
有些東西改變了,但有些東西一直都在那裡。
這也是《再會長江》中貫穿始終的含義。

...

片中還有一位偶遇的藏民,也令人印象深刻。
當時竹内亮的車陷進高原凍土動彈不得,幸好遇到了藏民救援隊。
大夥兒忙到天黑,終于把他們的車拉了出來。

...

竹内亮因此結識了這趟長江之旅的第一位主人公,藏族牧民:索南旦真。

...

索南旦真把竹内亮一行人帶回蒙古包,用傳統的藏民食物招待他們。
性格腼腆的索南旦真,不善言辭,隻會說一些簡單的漢語。
于是一個日本人和幾個藏族人用磕磕巴巴的普通話尬聊,主打的就是個各說各的。

...

旦真住在沱沱河支流沿岸,也就是長江的源頭。
之前這片區域曾經有一個住着幾百人的村莊,幾年前,在政府的支援下,全村人都搬去了城鎮,但是旦真留了下來。

...

他和家人依然在草原上放牧,堅守着傳統的生活方式。

用的電來自太陽能,喝的水取自沱沱河。

...

...

竹内亮問旦真為什麼不離開,去生活更便利的地方。
漢語不流利的他,突然用藏語說道:我從小就在這邊長大,這裡空氣好,山清水秀,我舍不得離開,我就想一直生活在這裡,直到生命的終點。

...

徜徉在時間的河流中,有人堅守,有人改變。
另一個有趣的主人公是來自泸沽湖畔的摩梭女子:甄甄。

十年前,竹内亮結識了甄甄,如今的她變了嗎?

泸沽湖也是長江上遊水系的一部分,這裡生活着一個特别的民族。

摩梭人以母系社會制度而聞名,即:男不娶,女不嫁。
奉行走婚制,男女婚後仍與各自親人生活在一起,并不同居,孩子由女方家人撫養,家中地位最高的是祖母。

當年,未婚的甄甄遵循着傳統摩梭女子人生軌迹,
認為自己以後也會成為一名祖母,在泸沽湖畔一直生活下去。

如今的甄甄有了個可愛的女兒,2015年年底,她和男友結婚了。

但甄甄依然奉行走婚,并沒有出嫁到男方家,而是和祖母家人生活在一起。

但她的丈夫很多時候也住在這邊,包攬家務活。

于是甄甄并不會洗菜做飯,好意為竹内煮米線還煮成了“黑暗料理”。

不知在見慣了家庭主婦的日本人眼裡,會不會有點震撼。

變化最大的可能是泸沽湖。
為了不讓生活污水排入湖内,原本在湖邊的房屋都往外退了大約80米。
以前在泸沽湖沿岸的客棧都沒有了。

...

為了保護湖水,湖裡的水也不讓抽了,每家都用上了自來水。

摩梭人的生活方式也更現代、更便利了。

湖上禁止引擎動力船航行,隻有手搖橹船才可以通行。
清澈的湖水像鏡面般映照着藍天白雲,船仿佛漂浮在天空上,美到窒息。

未來,甄甄計劃送孩子去城裡上學。

所以她和丈夫會離開泸沽湖,去城裡組成三口之家。

竹内亮感歎道:讓甄甄改變走婚的,不是她的丈夫,竟然是應試教育。

中國社會和價值觀正在變化,是否有不變的東西呢?
竹内亮回答說,要找到沒變化的地方真的很難。
長江源頭沒改變,但長江其他地方幾乎都變了。
對日本來說,30年前和30年後基本沒什麼變化,而中國幾乎什麼都在變。
誰能想到,過去貧窮落後的中國農村,如今已經在用無人機噴灑農藥。

最後一集,竹内亮終于來到了長江的入海口。
在長江源頭,他曾将手伸進水裡,感受到來自冰川的刺骨寒意。

在長江的入海口,他再次觸摸了江水,這時的江水是溫暖的。

奇妙的首尾呼應,仿佛這來自高原的冰川之水,經過6300公裡的奔騰,見證過無數人間故事,竟也因而有了溫度。

...

《再會長江》就是這樣一部充滿溫度的紀錄片,貫穿全片的主題是“改變與不變”。
十年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速發展的經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作為外國人,竹内亮的視角應該是最受震撼的,可貴的是全片沒有偏見和獵奇,有的是對普通人的注視、關懷與尊重。
“歎人生之須臾,慨長江之無窮。”

物轉星移,惟有時間的河流亘古不變,承載着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不停奔騰向前。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