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人像我一樣,關于森林和大自然的紀錄片永遠看不夠,滿眼的綠色總能使身心都得到治愈和放松。

森林大概是久居城市的人最向往的地方,現在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露營和徒步的行列。

森林就是有這種魔力,就算是短暫停留也足以使人獲得愉悅,這是任何一種娛樂方式無法替代的。

而被譽為“森林之國”的德國,絕對是露營和徒步者的天堂了。

...

可以說,德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癡迷森林的一群人。

今天要推薦的,就是一部由德國人拍攝森林的紀錄片——

我們的森林

...

豆瓣評分9.3,每一幀都美如畫。

絕對是森林愛好者必看片,如果你剛好是露營愛好者,或者徒步達人,更加不能錯過。

...

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森林迷戀者視角下的森林必然美得驚心動魄、充滿詩意。

也隻有發自内心的熱愛才能拍得如此唯美細膩,這讓《我們的森林》區别于很多同題材紀錄片。

德國人到底有多熱愛森林?

德國人這樣回答:“走進森林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盡管我們是世界上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但在這裡你随處可以看到森林。我們是森林人。”

...

“森林崇拜”是德國文化的标志之一。

别國常見的社交活動可能是逛街吃飯,而德國人常見的社交活動是在森林中徒步。

德語中甚至專門有個單詞:Waldeinsamkeit(林中獨處),其他語言中無法找到相應的單詞,這個詞的含義是“在森林裡孤身一人的感覺”。

在林中獨處讓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很多德國人喜歡在森林裡尋求平靜、新鮮空氣和隐士般的獨處。

...

1948年,二戰剛結束,在那個普通百姓飯都吃不飽的困難年代,食物尚且需要配給,德國卻請美國人用運物資的飛機運來樹苗。

餓着肚子也要種樹,還有哪個民族比德意志人民對森林更加癡狂的嗎?

...

雖然德國的森林覆蓋率在全世界排不進前十,但比起其他國家森林與城市分開的格局,德國可說是将森林與城市融為一體,真正做到了讓城市人也能生活在森林中。

露營還用長途跋涉?是出門轉個彎就能搭帳篷的程度。

“森林之國”的稱号不是浪得虛名,德國的森林覆蓋率高達33%,是歐盟中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

擁有約占地1140萬公頃的面積的900億株樹木,不僅包括了各個城市的綠地、自然公園、還有幾百個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了德國近三分之一的國土。

...

如今,森林已經成為德國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在慕尼黑。聯邦森林法保證每一位公民都能自由出入森林,甚至進入私人林地。

多特蒙德有50%綠地覆蓋,波爾姆克的市内森林一直延伸到市中心。

法蘭克福的摩天大樓俯瞰着這座城市的綠色之肺。

...

早在1715年,一位名叫卡爾·威廉的蕃侯,就在森林中心建造了他的“卡爾斯魯厄”。

時至今日,人們仍能到北邊的林蔭大道裡感受清新的空氣。

...

萊比錫河岸森林,是中歐地區最大的河漫灘森林之一。

...

斯圖加特也掩映在綠樹藤蔓之中,這裡最昂貴的住宅區可以将綠色盡收眼底。

為了接待每年的500萬遊客,弗賴堡的城市森林要定期進行維護。

一位森林管理局局長曾計算過,在森林裡慢跑一次,市政府就要支出大約0.2歐元。

...

柏林的格魯納瓦爾德是歐洲最大的城市森林,1915年,這塊綠地被納入永久性保護。

...

在柏林米特區的蒂爾加滕公園,至今還有26萬株樹木,曾經屬于勃蘭登堡選帝侯的狩獵區,如今又變成了一片綠洲。

...

随着時間的推移,戰後移栽到滿目瘡痍的城中的小樹苗,如今已長成了參天大樹。

位于德國首都柏林中心的這座森林島更是羨煞旁人。

...

看到這裡是不是流下了羨慕的眼淚?

不過德國也并非一直都與森林和諧共存,德國人與森林的恩怨也經曆過不少曲折。

與現代人向往自然的态度不同,曾經德國還有濃密原始森林時,人們并不喜歡森林。

甚至在數百年間,森林是一個沒人願意涉足的地方。

人們害怕森林,沒有人願意在森林中生活,就算有人,那也是生活在森林邊緣,夜裡絕不會進入森林。人們真的相信幽深的森林中有女巫、狼人和妖精……

...

公元500年前,森林資源被人類迅速消耗。

德國土地上的凱爾特族人已擁有一萬人口的工業區,為了制造鐵制武器和工具,他們砍伐木材作為燃料,很快摧毀掉了附近的森林。

500年後,德國森林覆蓋面積僅剩70%。

...

中世紀時期,村落開始轉變為大型城市,比如多特蒙德。這使森林面積大幅減少。

1400年左右還剩26%,比今天的森林覆蓋率還要低。

...

直到1800年人們才直踩刹車,并開始大規模地種植漲勢快的雲杉以重建森林。

從此,森林才被看作是優美浪漫的地方,人們開始将森林作為避風塘,來躲避城市的惡臭和繁忙。由此開始非常認真地熱愛并保護森林。

阿布雷希特·雷曼(人類學家)表示:一種熱愛從這種失去中産生了,同時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并不出自于鄉村居民。

他們出于種種目的開采森林,反而是城市居民,他們到森林裡旅遊,然後告訴人們,返璞歸真的生活多麼美好。

這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隻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

在格魯納森林中有一棵特别的橡樹,它的樹幹周長達到了5.5米,由此推測它大概有500歲了,樹冠約有60萬片葉子。

...

然而這棵幾百歲的老橡樹見證了現代人隻在曆史書中讀到的事件,令人心生敬畏。

1543年,當它第一次把樹根紮在這片沙質土地上時,柏林還是一個平靜的小村莊。

哥白尼剛剛發現是地球圍繞着太陽旋轉,而不是太陽圍繞地球。當1990年德國慶祝國家統一時,格魯納森林的橡樹已經有500歲高齡了。

森林經常會讓人感覺自己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多麼渺小,而自然卻是千年不變的風景。

...

森林中雖然沒有女巫和狼人,但也隐藏了太多的不可思議。

森林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宇宙,藏着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每種樹木的木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芬芳,以便讓其他生物感知;樹的葉子不僅會生産養料和氧氣,還會産生交流信息,就如同森林地面的苔藓一樣。

...

動物的聲音似乎也會對植物産生影響,當鳥兒和昆蟲的演奏會音量提高,植物就會生長得更快。

...

森林中的菌類是樹木之間的連接者,地面上的蘑菇隻是這種巨型生物的子實體,它們其餘的部分在地下。

菌類在地下織出一張長達千米、用細絲做成的網。它像一張薄膜一樣罩着樹根,菌類向樹根提供氮和磷,再從樹根獲得光合作用産生的糖分。

...

而菌類的網可以使整個森林連接起來,研究者稱其為“林網”——森林的互聯網。樹從中可以了解到其他樹的情況,是發育良好還是需要援助。

樹木也通過這種方式來養自己的後代,通過蘑菇網,雙方聯通,大山毛榉定期地給小山毛榉供養糖水,不然包括這株小楓樹也沒機會活下去了。

如果沒有樹木和菌類的合作,森林永遠不可能達到現在規模。

...

關于樹與樹之間真的會交流的這一重大發現,在《綠色星球》中曾有提及,在《我們的森林》,德國的研究者也發現樹木之間會通過釋放某種物質來說話。

有研究者曾經做過試驗,去模拟蟲害啃食的狀況。

他們對樹木造成一些傷害,例如剪掉一些葉片,之後發現,不僅僅是受損的樹木分泌出了一些防禦型物質,而且與它相鄰的未受損的樹木也會分泌這些物質。

這就說明,樹木一定有這樣彼此交換和傳遞信息的能力。

...

僅僅是裡諾夫鎮的橡樹林裡,人們就捕捉到了300個不同的樹木“詞彙”,世界範圍内更達到2000種之多。

不同于我們的大聲說話,樹木顯然使用了不同種類的碳化合物,它們是如此微小,以至于它們的真實外形幾乎不可能被拍攝到。

...

人類對自然和森林有一種天生的熱愛,我們在森林中會感到愉悅,是因為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有尋求保護的傾向,而當我們看到綠色時便可以獲得安全感。

在森林中,人們的血壓明顯降低,這是人們在去過森林之後,心理壓力減小的顯著标志。

僅僅在森林中進行十分鐘的散步,便可達到減壓的效果。

可以說,當走出森林時,我們已經比走進森林時的那個自己更健康了。

...

研究發現,針葉林會散發出許多具有抗生素效果的氣味,使得那裡的空氣幾乎是無菌的。

在日本,一種直譯名為“森林浴”的活動已成為官方認可的治療手段。

有免疫學家已經證實,森林浴能夠緩解抑郁症。因為在森林中,大腦會分泌大量促使人心情愉悅的荷爾蒙,使人感到壓力的荷爾蒙量會減少。

我們的免疫系統能夠在森林裡散步時得到加強,這個功效甚至在你離開森林後還可以持續七天之久。

即便是照片或視頻中的綠樹,也能使人們内心平靜。

...

在德國,每一個因戰争或貧困緻使森林受損的地方,都會被重新種上樹木。

人們相信,植樹造林會對人類意識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我們種樹,意味着我們思考未來。”

...

在逝者如斯的世界中,樹木的壽命可以輕松超過人類壽命的五倍。

如今我們知道,樹木是一種社會型生物,他們培植關系,互相幫助,他們以大型群體的形式生存,或許是為了尋求慰藉與保護,或許是為了自己的種群能夠生存下去。

也許終有一天,我們可以理解樹木的語言,理解自然的奧秘。

到那時,人類與自然将真正融為一體,而人類文明或許将迎來一個新的紀元。

...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