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周迅擔任過一部神級紀錄片的中文配音,她在配音過程中數次落淚。

她說:“第一次看完這個紀錄片,我就覺得一定要為這個電影做些什麼,一定要讓這個紀錄片被更多的人看到。”

時至今日,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這部周迅力薦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大多數導演都敬而遠之的題材:人類。

人類這個主題實在太大,世界上70多億人,不同膚色、語言、文化,可謂千差萬别。

然而,法國航拍攝影師揚·阿蒂斯-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 )直面了這個挑戰,他用3年時間拍攝了紀錄片《人類》。

呂克·貝松 (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的導演) 則擔任《人類》的制片。

...
人類★★★★★8.92015 / 法國 / 紀錄片 / 揚·阿爾蒂斯-貝特朗 / 揚·阿爾蒂斯-貝特朗添加評語 (選填)

揚走訪了全球60個國家,讓2020位不同膚色、種族、性别的人,在鏡頭前訴說自己的故事。

其間穿插高空俯瞰地球的壯美畫面,令人時而為人類個體感動,時而為地球廣闊震撼。

看完這部影片,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周迅會數次落淚。

《人類》也是第一部正式在聯合國會堂放映的影片。

也許你對導演揚·阿瑟斯-伯特蘭這個名字并不熟悉,但你可能看過他的航拍攝影作品,甚至有可能用它們當過壁紙。

揚從事航拍攝影超過30年,是一個飛遍世界每個角落的人。

他的空中攝影作品集《鳥瞰地球》被翻譯成24種語言,銷售量超過3百萬冊。

而《人類》正是他30年空中攝影經曆凝結成的果實。

揚·阿爾蒂斯-貝特朗

片中那些俯瞰地球的震撼畫面,美到窒息。

讓觀衆站在上帝視角俯瞰衆生,時而共情時而超脫,拍攝手法相當巧妙。

無論有着怎樣的煩惱和壓力,都能在觀影過程中得到釋放。

這大概就是空中攝影的魅力。

為了展示各地廣闊的風光,導演揚跟一名攝像師、一位攝影技師和一位飛行員駕駛一架小型直升機飛躍了世界上55個國家,曆時18個月。

《人類》在181個國家發行,打破了曆史上電影發行量最大的世界紀錄。

剛在油管發布時,《人類》在頭24小時裡即獲得了400,000的點擊率,在電視台首播時,僅在法國就有超過八百萬的觀衆收看。

揚的航空影像,既是對真實地球的記錄,又美得令人驚歎。

除了航拍的絕美畫面,紀錄片的另一部分是形形色色的人講述着自己的故事。

其中有烏克蘭的自由戰士、索馬裡的農民,美國的死囚、摯愛丈夫的妻子、撫育殘障孩子的父親、對人生意義感到迷茫的青年……

講述者在純黑背景中娓娓道來,沒有配樂,沒有旁白。

紀錄片隐去了他們的姓名、年齡、教育背景、國籍、職業。

觀衆隻看到不同的膚色、性别、年齡、語言以及共同的屬性——人類。

而這種真實,足以震撼人心。

人類向往和平,然而現實卻是,人類之間的沖突和戰争從未停止過。

如近期的巴以沖突,新聞中那些死于非命的人,淪為廢墟的城市,提醒我們和平的可貴。

在紀錄片《人類》中,也有兩位在巴以沖突中失去女兒的父親,一個巴勒斯坦人,一個以色列人。

兩個悲傷的父親願意停止仇恨,呼籲和平。令人唏噓的是,8年過去了,和平依然遙遠。

我們來看看片中那些感人的自述——

失去女兒的巴勒斯坦人:

“2007年1月16日,一名以色列邊防警察槍殺了我十歲的女兒,就在她學校門口。

如果我殺死了敵人或仇人,甚至是十歲的孩子,我女兒會起死回生嗎?不會!我隻能讓其他人心痛,制造另一個受害者。

我想打破這種暴力、血腥與複仇的惡性循環,從停止殺戮和複仇開始。

許多人告訴我,你沒有權利代表你女兒原諒這一切,但我也沒有權利,代表她去複仇。”

失去女兒的以色列人:“我是一個在自殺式襲擊中失去了女兒的以色列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樣,都教育年輕的一代,讓他們在适當的時候獻出自己的生命。而我向往和平,并願意為此付出努力。”被受害者家屬教會什麼是愛的死囚:“我的繼父,總是用電線、衣架等各種東西打我,他說‘打在你身,痛在我心,打你是因為愛你’。這給我傳達了錯誤的愛的意義。所以多年來,我以為,愛就是傷害。後來我謀殺了一對母女,锒铛入獄。而那個被我謀殺的小孩的外婆,給我上了完美的一課,她告訴我什麼是愛。我以為她會恨我,但是沒有。她給了我關愛。她也告訴了我什麼是愛。”被德國人養大的猶太女人: “在一個雨夜,一個德國士兵進入了猶太區,來到了鐵網邊。一個母親對士兵說,請帶走我的女兒吧!她雙手舉過鐵絲網,把她的女兒,也就是我,交給了這個德國士兵。她把我交給了一個穿着黨衛兵服的德國男人。他給我披上外套,把我藏在他的懷裡,然後帶着我,來到德波邊界,交給了他的父母,并叮囑他們好好照顧我,就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思考人生意義的睿智兒童:“許多人覺得是要讓自己短暫的生命,能在人類的曆史中留下印記,其實不然,古時留下印記的人如今也早已被淡化、被遺忘。也許人生的意義是去幫助更多的人,讓更多人幸福快樂起來。”失去父親後無依無靠的女孩:“我的父親曾經告訴我,倒下沒有什麼可怕的。你隻是需要重新站起來。永不認輸,這對我幫助很大。如果我一直活在過去,把時間浪費在哭泣上,我會很痛苦,不會很友善。你必須學會如何微笑,如何生活,因為活在過去是沒有用的,要活在當下。”對人生意義感到迷茫的青年:“我最大的恐懼就是,孤身一人,無所事事。我不知道,我為什麼在這裡,目的何在,是否有意義。我聽說過一個宇宙動力學說,如果我不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将會摧毀我,我想要成為人類曆史中的一部分。”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的男人:“有時候,我在想,小時候聽到的一句話,一個朋友說,生活就像你從一個小男孩時,帶着一條信息,直到老年時,你必須确保這條信息還在。因為我小時候,常常去想象美好的事物,夢想着一個沒有乞丐,每個人生活都很快樂的世界。如果你在生命的過程中失去了這些東西,工作僅僅是為了購買生活用品,不再關心乞丐,不再有同情心,那個曾經的我哪兒去了,或許生命的意義,就是确保這條消息,永遠不會消失。”反對消費主義的老人:“我們發展了一個消費的社會,這個社會不斷的尋求成長,當它不再成長,就是悲劇。我們創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需求,你不得不一直買東西,然後又丢棄,這就是我們揮霍的人生。買東西的時候,我們支付的不是錢,我們支付的是生活中,不得不去賺錢的時間。區别就是,我們買不來生命。生命隻會流逝,糟糕的是,浪費你的生命,失去你的自由……”

《人類》就是這樣一部讓觀衆從上帝視角觀察人間的作品。

隐去姓名、年齡、教育背景、國籍、信仰、膚色、職業的差異後。

你會發現,我們有着相同的喜怒哀樂。

你與地球另一端,使用不同語言的人沒有區别。

我們都渴望被愛,害怕孤獨,向往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當今世界似乎又有一種越發割裂的趨勢,近在眼前的俄烏戰争和巴以沖突,再次顯示了和平的脆弱和戰争的殘酷。

回望曆史,戰争帶來的不幸已經太多,我們何時才能停止重蹈覆轍?

導演揚說:“我們需要自問和反省。我希望在我的電影裡加入當下的世界,讓人們有一種精神力量,那就是——思考。”

這部由講述者和地球風貌組成的紀錄片,結構出奇的簡單,但後勁相當大。

為什麼觀看這部紀錄片的人都會流淚,為什麼一個異國他鄉陌生人的經曆,會引起你的共鳴?

原因隻有一個:我們都是人類,我們的共同點遠比差異更多。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