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京審判》:在國人的傷口上撒一把鹽

(文:火神紀)

  其實,《東京審判》應該是一部悲劇。觀影的過程中總有這樣的感覺:像是一種類似于傷口被撒鹽的感覺,本來疼痛到了某種程度的時候神經系統開始麻木,不再感覺疼痛;這時候被撒上一把鹽巴,于是傷口又開始發作,刺痛得揪心。 

  曾幾何時,我們連争奪一個席位的排序都要如此艱辛的時候,我們是不是真的可以不感覺到疼痛呢。梅汝璈那種果斷和堅決的态度讓我不由得感動,至少在某個我們還處于疲軟的時代裡,我們國人依舊堅持着我們應有的氣節和傲氣。 

  可是這樣的感動讓我不由得悲切,曾經,我們作為戰勝國去審判那些對我們國家犯罪的人們,可是我們依舊必須為一個席位排序而大動幹戈。 

  這種矛盾的感覺充斥着觀影的全部過程;在那些豪壯的語言裡我更多看到的是一種無奈和悲傷。民族自豪感在一些鏡頭的剪接裡突然被傷害了,在現在,看着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還必須看着那些愚昧的人們在公堂之上不停地咆哮,這對我來說絕對是一種傷害。 

  所謂的“每個中國人都必須看的一部電影”,其實隻是高群書一廂情願的想法,或者是電影宣傳方的噱頭罷了。如果有得選擇,我甯願我還沒看過這部電影,因為那些已經沉積着的疼痛突然之間被揭了出來,像已經結了痂疤的傷口又被擦破,又一次鮮血淋漓。 

  就算我其實挺喜歡這部電影的叙述和色調,可是我似乎沒有辦法承受住這種沉重的曆史題材。也許可以說,我是帶着一種民族感上的悲痛看完了整部電影。 

  也許是我鑽了牛角尖了。或者,僅僅是我對于一些細節上的無法認同導緻了看這部電影總有那種傷口撒鹽的感覺。好吧,客觀一點地看待這部電影。 

  首先,我喜歡梅汝璈這個人物。在他看來,是非似乎如此分明,從一開始争奪席位排序時的堅決到最後對于是否對戰犯判以極刑的時候據理力争,逐一用佛理說服了印度的法官以及用人類和文明的關系說服了法國法官,顯得從容而潇灑。劉松仁出色演繹了一個堅定而富有鬥争精神的中國法官。 

  而這部電影更着重地描繪了兩個日本人,分别是謝君豪和曾志偉所飾演的北野雄一和山口正夫。這兩個角色被賦予了兩種日本人的典型:雄一是一個被自我大和民族焚燒得徹底瘋狂的日本人,仇華情緒以及對日本和天皇的忠誠讓他徹底地失去理智和人性,以及于最後槍殺了從中國戰後回歸日本的正夫。正夫因為經曆過對華的侵略戰争而對中國懷着一種深沉的歉意和對日本政府侵略政策的反感,而這樣的情緒在雄一看來無疑是一種對天皇的反叛。殺無赦似乎并不需要更多的理由,加上北野弘二由一個純潔的少年參戰後成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狂魔而被正夫所殺,隻是在雄一看來,這樣的殺戮裡看不到山口正夫對弘二的愛護而僅僅隻是殘殺。 

  這兩個人物非常的典型,基本上是當時日本社會對華态度的兩個典型代表:反華和親華。因為經曆過戰争,所以知道戰争的真實面目以至于态度上有如此大的差異。這也是戰争的可怕和日本侵華事實的一個側面描寫。這樣的側面描寫還有弘二參戰前後的變化和纓子的慘淡遭遇,或者芳子對華态度的逐漸變化;這一切從側面揭示了日本侵華時候種種劣行和日本仇華勢力的愚昧。 

  而正面描繪更多的是從法庭上的辯論着手。皇姑屯事件、滿洲僞政權的建立、南京大屠殺和九一八事變等事件的重組逐步地剖開了日本侵華的事實,逐一的論證和反駁,看起來暢快而淋漓盡緻。 

  電影運用了大量的短鏡特寫,加上抑揚頓挫的公堂辯駁,用論證的手法把曆史事件用科學的論證法述叙了一篇。手法并不新穎,可是叙述的過程非常技巧,讓人并不感覺累贅和疲憊,這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之處。窺一斑見全豹地重現了日本侵華以及發動太平洋地區侵略戰争無可辯駁的事實。 

  而在重大的事件中穿插了雄一、芳子和肖南的三角戀情和小酒館的寫意,無疑給這部厚重的曆史題材電影注入了一種淡淡的溫情。我尤其喜歡梅汝璈和肖南在審判之餘偶爾到小酒館的小酌,和日本女子唱着同樣的鄉村歌曲,聽起來如此安逸。當然,這樣的安逸在電影帶給我們沉重的思索之餘無疑是點輕淡像忙裡偷閑閑庭信步。雄一的民族情感建立在暗殺梅汝璈不遂時的誤殺以及槍殺肖南又再一次誤殺了自己深愛的芳子,看起來頗有點不可思議,或者這樣的不可思議背後其實是對他那種悲憤情感的嘲諷。 

  這部電影從某種程度上的積極意義似乎被我那舊傷複發了民族情感所掩埋。我喜歡這部電影,我也喜歡看國人在勝利之後對戰犯審判時義正辭嚴的指證。戰犯最終被判罪,而似乎應該皆大歡喜。可是,喜從何來。 

  電影最後的字幕寫着的那些字讓我徹底地絕望。“1978年10月,東條英機等十四名甲級戰犯和二千餘名乙級丙級戰犯以昭和殉難者的名義移入靖國神社。”是誰傷害了我的民族情感。 

  日本至今依舊還有政府首腦參拜靖國神社。在我們眼裡的所謂戰犯,在他們眼裡倒似乎是他們的民族英雄。那些累累的血債,高群書數落的這些數據在他們看來其實依舊還是一片空白,依舊有很多的日本青年像雄一一樣懵不知情,或者知情了,可是在他們看來這隻是為了幫助友國而進行的一場戰争。并沒有任何不正義,而甚至是我們不識好人心地倒打一耙。 

  作為一個中國人也許有必要知道這些,可是日本人似乎滿不在意。是誰傷害了我的民族情感。這些累累的血債被翻騰出來,可是又如何。也許,如電影裡所說的那句西方的諺語:上帝的歸上帝,恺撒的歸恺撒。 

  掠奪别國的資源擴張自己的國力;殺害無辜平民;搶劫,強奸,放火以及殺戮……這種種的罪行隻該歸恺撒了。那麼我們呢,以公正之心,以善良之名,以人類之願宣判他們嗎;也許,從法律上來說我們已經審判過他們以清洗了他們的罪惡,也許,真的上帝會不會說,寬恕吧。 

  以公正之心,以善良之名,以人類之願。寬恕吧。 

  過去的已經遠遠地被掩埋在曆史的塵埃裡了。我在想我們是不是真的可以如此寬容;當然可以。我們其實已經選擇了寬恕。如果日本正視于曆史;真正的和平其實已經一早來臨了。 

  我說,其實這是一部悲劇。因為觀影的過程中總有這樣的感覺:像是一種類似于傷口被撒上鹽巴的感覺。隻是這種疼痛并不是因為高群書的這部電影,而是因為我那被傷害了的民族情感。 

  縱然我也說着寬恕吧。可是誰來寬恕我們呢。曾幾何時,當我們站在刺刀和槍口前面的時候,誰曾經寬恕過我們呢。 

  俱往矣。帶着一點點寬容和悲憫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驚歎的是高群書拍這部電影的勇氣,我也驚歎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感覺這是一部悲劇。這也的确是一部悲劇,一部時代的悲劇,一部血淚史的縮影。可是不管怎麼樣,中國需要這樣的聲音。 

  傷口上撒鹽,其實沒什麼不好,隻是為了讓我們銘記那些傷痛的感覺。不是因為我們仇恨,而是為了讓我們記着曾經的戰争帶給我們的苦難;懷着悲憫之心,為我們生在和平年代而歡欣,也祈盼我們永遠生活的世界裡永遠和平。 

             2006-9-24;丙戌年丁酉月丙辰日。

附注:電影資料。

  ■片名:《東京審判》(<Tokyo Trial>) 

  ■導演:高群書 

  ■主演:劉松仁/英達/謝君豪/曾江/林熙蕾 

  ■類型:劇情/曆史 

  ■地區:中國 

  ■語言:中文/英語/日語/ 

  ■首映:2006年9月1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