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洞》到《不散》可以看出蔡明亮一段的心路历程。
蔡明亮喜欢寂寞,但又无力承受寂寞。《洞》的这种不能承受感觉比较强烈,急切地导找一个陪伴。到了《不散》,蔡明亮已经找到接受寂寞的方式,在寂寞中点几簇人间烟火,那旧影院里散坐的各怀心思的观众,都是他的烟火。
不即不离,不远不近。他用寂寞悄然地看着烟火,若有其事,若无其事。
寂寞是你的潇洒,烟火是你的温柔。
安与不安的握手,甘与不甘的融洽。
你是不一样的寂寞烟火。
从《洞》到《不散》可以看出蔡明亮一段的心路历程。
蔡明亮喜欢寂寞,但又无力承受寂寞。《洞》的这种不能承受感觉比较强烈,急切地导找一个陪伴。到了《不散》,蔡明亮已经找到接受寂寞的方式,在寂寞中点几簇人间烟火,那旧影院里散坐的各怀心思的观众,都是他的烟火。
不即不离,不远不近。他用寂寞悄然地看着烟火,若有其事,若无其事。
寂寞是你的潇洒,烟火是你的温柔。
安与不安的握手,甘与不甘的融洽。
你是不一样的寂寞烟火。
两个孩子踏上了从希腊到德国的寻找父亲的旅程。最终,他们没有见到 父亲,但见到了梦想。几个细节:临行时去告别海鸥叔叔,他们一直喜欢看他扇动翅膀。濒死 的老马:我再也不能行走了,我将和我生命中发生那些故事一起死去。两个孩子不停的哭泣:怎 ...
导演选择流浪艺人视角,表明了他的客观态度。十几年的流浪演出生活,流浪艺人战战兢兢地见证了希腊这段苦难的历史。导演手法相当精妙。所有最惨烈的事件和场景,借用当事人的口述给打上了马塞克。以四两拨千斤,巧妙地保持了影片冷峻隐忍的基调。每次 ...
貌似自然的刻意,让整部影片显得僵硬,观影全程不适感。导演没有感情投入,观影过程没有感情抓手,无法进入情境,导演和观众的交流成了疏离感的互换,愈显沉闷无聊。没有才华的支撑,创新成了猎奇,又见“黔之驴”。唯一看点是儿子对母亲的冷淡,用手 ...
一个午后,赛拉看到两个斗士的搏头,目中所及再无其它,只有斗牛士和牛。他们有勇气也有恐惧。其中一个会死去。无论生与死,他们拥有一样的勇敢和尊严。那一刻,塞拉内心充满伤感和孤寂。电影在这一刻只传递了这份情感,你的感受成了我的感受,这就完 ...
白丝带终是系不住潘多拉魔盒,善良无奈邪恶。执着的教师最终放弃教职,他对人性的失望在片中只是作为一个小细节轻轻一笔带过,更显导演大手笔。没有愤怒,只有洞悉,导演很是沉得住气。一部悬疑片,却把人性刻画的如此入骨又信手拈来,全不见着力的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