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隻看了第一集,但是看得太難過了所以還是想先打分。
首先說點誇贊,雖然一上來讓大家直播唱歌的賽制讓人摸不着頭腦,僅有六個推流房間更是匪夷所思。但是女孩們非常和諧、理智、互幫互助的氛圍實在是太感動了,看到了非常美好的人性光輝,這一點還是值得稱贊的。但是一上來這個直播賽制真的太諷刺了,本來我是抱着來看初舞台的心看的,結果就是66名選手用自己的賬号開始直播,其中六名被選出來的人有推流,第一天就是這樣進行了一個排名。接着讓大家都住在這個直播小房間裡,來到第二天,繼續開始直播,直播過程中有導師過來随機觀看,如果喜歡就可以給出一張助力卡。這整個過程極其混亂、漫長,某些爹味導師一個勁的說教實在是不想贅述,隻有蕭亞軒指導的那一塊兒part才讓我感到舒适,而且給出的意見都非常精準。最後直播結束以後又進行了一個排名,再給出了兩天的綜合排名,與此同時,節目組告訴大家其實還請了數十名“專業”的大衆評審對他們進行了投票,大衆評審選出了一個名單,兩相對比,有一些出入的人就在下一期再進行仲裁。至此第一期結束了,很多人就這樣回家了。
我朋友在和我一起看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感想,我非常贊同,她說這個畫面諷刺得像《黑鏡》一樣。當然這種《黑鏡》的觀感絕非節目組本意,他們可能還為自己設計出這麼特别的“初舞台”沾沾自喜吧。隻不過它恰好荒謬且諷刺的、一針見血的指出了當下内娛最大的問題——沒有舞台,或者舞台已死。我記得第一期最後很多人不甘心,不甘心就這樣回去了,她們說自己來這裡隻是想要有一個舞台。
在這個媒體和信息都快速發展的時代,為什麼内娛的舞台那麼難得。我覺得是因為咱們這兒的體系是稀爛的,完全沒有形成一個健康的音樂産業(其他行業好像也一樣……),在内娛音樂想要有出路,好像真的隻能寄希望于極大不确定性的直播,或者是資本的遊戲短視頻,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舞台都是非常稀缺的東西。
前段時間我刷完了孤獨搖滾,又剛好刷到了一則帖子,博主分享了自己在孤獨搖滾這個故事發生的場地,東京的下北澤逛livehouse的經曆,那一整個街區有着非常多風格各異的livehouse,裡面舞台上有各種各樣的歌手,樂隊,音樂組合,底下也有非常多享受音樂的人,而在動畫裡面也可以看到,那個街區不僅有livehouse,而且還有各種樂器店,可以說是音樂的天堂了。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原來動漫裡的場景竟然是真的,居然真的有這樣的音樂街區;第二反應則是,真好啊怪不得日本音樂做得那麼好,他們做出作品就可以去各種livehouse裡面演出,也有相當多的群體會去觀看,即便沒有辦法去livehouse,路邊也可以演唱。之前去日本的時候在路邊聽到了非常多水平特别高超的表演,甚至有個表演者在表演完以後,有個經濟公司一樣的人給她遞上了名片,似乎是想要談進一步的合作。好的音樂産業環境就是這樣從上到下都是有聯動的,每一個音樂人,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能有自己的舞台,都能唱自己想要唱的歌,都能做自己想做的表達。而不是為了迎合直播間的氛圍,隻唱一些流行的歌曲,給賣力提高自己的聲音,隻能給出好的高昂的情緒,盡力給出讨好的笑臉……而且,我們國内的livehouse似乎隻有做出一點成績的音樂人才有資格去,而且也很少會有人為不知名的音樂作品買單,當然在畸形産業下内娛的音樂質量也相當一般。
看完漫長的,4個多小時的第一集之後(實話說是快進看的,實在是太漫長冗雜了),很想痛罵南極賤畜,感覺所有選手都被這私企鵝做局了,也很難過,明明有那麼多有夢想的女孩,但是找不到出路。
最後,全女選手為什麼不能導師也是全女的,爹味重的、德不配位的男導師們一張嘴,就感覺是在這麼一個本該是香香的節目裡放了幾個臭氣彈。
第一集看得我好難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