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星半,街機版《玩具總動員》,非常值得一看,尤其是遊戲迷和動畫電影粉絲。

就像标題說的那樣,《無敵破壞王》是一部披着迪士尼動畫的皮,但擁有皮克斯靈魂的動畫佳作。倒不是因為我是皮克斯粉絲(迪士尼黑子),而強行把一部由迪士尼動畫本部制作的電影貼上皮克斯的标簽。

而是因為《無敵破壞王》的制作周期内,皮克斯創始人約翰拉塞特就已經成為了迪士尼動畫總監,且擔任了本片的制片人。因此本片從骨子上就有皮克斯的DNA。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無敵破壞王》脫離了老迪士尼那套童話改編歌舞劇的傳統模闆,而選擇沿用《玩具總動員》的設定,以遊戲角色作為主角,并以此講述一個環環相扣而又精彩絕倫的冒險故事。

讨論《無敵破壞王》故事之前,先簡要聊一下本片與《玩具總動員》系列的區别以及本片對于遊戲的描寫,這也許是本片少有的幾點問題,也是我認為與《玩具》系列仍存在一定差距的原因。

區别1:兩者雖然設定相似,都是以玩具/遊戲角色為第一視角,但《無敵破壞王》對遊戲世界以及遊戲角色的描寫尚不及《玩具》系列對玩具描寫的細緻,以至于大部分登場過的遊戲角色都缺乏個性與描寫,不是彩蛋就是背景闆。

街機内部為什麼有個中轉站,為什麼一些主機上的角色也會出現,為什麼反派會成為BUG而且擁有修改程序的能力。這些設定都是需要介紹一下的,可惜在兩部《無敵破壞王》中這些都沒有細講,這也導緻本片的遊戲世界其實并沒有那麼可信,沉浸感也沒那麼強。

區别2:兩者所表達的主旨深度不在一個層次,這也和前者對遊戲的描寫不夠深入有關,雖然《無敵破壞王》對其主旨的表達也非常到位。

《無敵破壞王》聚焦于角色本身,以拉爾夫與雲妮洛普的成長為故事線索,對于遊戲載體本身着墨較少,以至于把舞台從遊戲世界搬到玩具世界/電影世界,故事仍舊說的通。

《玩具總動員》不僅聚焦于玩具本身的人生價值,其貫穿三部的核心論題都是玩具與人類之間的關系,講述的是玩具這種物質載體的故事。因此《玩具》系列的故事是獨特的,它無法被直接套用到電影,遊戲等其他載體上,同時與觀衆産生的共鳴也會更強。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無敵破壞王》與《玩具總動員》之間尚存在一定差距的原因。

回到影片本身,雖然電影存在以上的這些問題,但其依舊是一部極其出色的電影,抛開畫面配樂彩蛋這些顯而易見的優點外,影片對故事本身的打磨以及對主旨的表達,其優秀程度甚至不亞于皮克斯自己制作的不少影片。

本片故事框架并不新鮮,就是男女主相遇,一路上成長,最後拯救遊戲世界的經典模闆。但故事本身确實打磨的非常出色,集中體現在:

1、本片的所有線索與伏筆都一一回收,最明顯的就是蟲子會變成吃下東西的模樣,最後反派就變成了蟲子

2、雖然部分關鍵的設定沒有介紹緣由,但影片充分利用了現有設定,使得影片邏輯通暢自然,并且誕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奇時刻,比如修屋工是真的什麼都能修,包括壞掉的車,壞掉的終點線;比如雲妮洛普的BUG變成了瞬移能力,最後拯救了世界;比如剛上幾天的新遊戲,角色都用的野村式高精度人物模型,甜蜜賽車這種較新的遊戲,程序用的都是通用引擎的可視化編碼等等。

影片的主旨聚焦于幾個角色的成長,拉爾夫開始接受自己作為反派的工作,隻為了當一次真正的英雄;雲妮洛普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與拉爾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射擊遊戲女配跳出了自己的ptsd,收貨了愛情;修屋工也意識到了拉爾夫對遊戲的重要性,開始接納這位曾經的反派。

以上這幾位角色的成長都有較為細緻的描寫,轉變的過程符合邏輯且自然流暢。且拉爾夫作為主角,其成長過程誕生了影片三大情緒高點:

一是拉爾夫為了保護雲妮洛普,不得不砸壞糖果車,雲妮洛普無奈痛哭;

二是拉爾夫拿回金币,“如願”獲得了公寓,本以為能獲得别人的認可,卻發現人去樓空。緊接着引出了電影的關鍵情節轉折

三是拉爾夫接受了自己,抱着必死的決心跳進可樂岩漿,拉爾夫的人物弧光在此刻完整了。

最後總結一下,《無敵破壞王》的劇本是精緻的,精緻地不像迪士尼電影那樣充滿套路,也沒有為了低齡觀衆而放棄故事本身的邏輯與人物塑造。

它就像所有優秀的皮克斯電影一樣,不隻是試圖短暫地逗樂觀衆,而是将真正豐富有趣的冒險故事深深烙印在觀衆的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