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喜歡《魔女的條件》不妨試試韓劇《密會》,我也此前為其做了我唯一的劇評。兩部劇有很多相似之處。

好劇顯然是遠遠少與爛劇的,對于一些喜歡的演員可能終其一生也沒能出演一部真正有内涵的劇,實在可惜。此外不得不承認,我們也正在同我們喜愛的演員一起在随着時間的速度老去,但是優秀的劇作卻會一直在人類存在的地方延續,最近越來越意識到科技正在讓影視正在成為書籍之外地第二大文化載體!

...
...

正文:

情節方面。相對而言《魔女的條件》以最少的篇幅在盡可能的變大最深刻的哲理,由于篇幅長了差不多一半,所以<密會>對于細節的把握則更加仔細,打磨更加光滑,也許有二者發行時代不同的原因。

而我最為贊美的就是《魔女的條件》的故事性。

對于二者的共同點都是在對于主體都是在對于師生關系為基點而得以發展,同時又以愛情為支點來推動整部劇。前者以亞當夏娃的西方神話故事為影子,而後者是通過音樂來傳達。當然對于密會我不得不說導演表現的是更加出色的,至于演員方面,松島菜菜子的演技當然沒話說。二者的故事似乎都沒講完,類似的表現手法當然數不勝數,坦然接受就好了。其實仔細想想當自己釋懷的時候,故事自然就結束了,也在警醒我們故事就是故事。

人物塑造方面。由于每個人物都帶有自己的使命,人物的塑造不論是在文字創作還是影視創作永遠處于第一位,對于人物無論多少都要有個交代。在這一方面《魔女的條件》中的非核心人物對我的沖擊力遠比《密會》更大,這一方面我認為是《密會》最大的缺點。但兩位主人翁的塑造上《魔女的條件》卻遜色不少,當然這也是《密會》的特色所在,導演利用音樂将兩位主角塑造得完美。在我看完這部劇後,對于主要人物的觀後感覺主要停留在松島菜菜子的演技上了。

...

《魔女的條件》涉及人物不多,與它優秀的故事性密切相關,每個人物的角色不過度重疊,但人物間又相得益彰。不得不說編劇下刀精準啊,每個角色都一針見血,盡管不是越長越好,但将這個故事壓縮在11集裡面對編劇也是一個挑戰。

此外,讓我感到震驚的是劇中給男主補習的那個女孩兒這個角色,劇中痕迹不重,但是卻将家庭關系,畸形的女子關系徹底推向高潮!不過這個人物我想可能還不止這麼簡單!她的許多行為與台詞都細思極恐,果然日劇是細節控,二十多年前就是!

對于男主這個角色主要是通過女主角色塑造來推動的,它主要的轉折點就在他摩托車被燒毀的時間!摩托車在前半部分是男主主要象征,同時表達男主過度追求自由導緻的結果就是毀滅!

女主活在關系之中,卻被其牢牢束縛

老師在學生身上找到了她忽視或者懦弱的一面。他放大了她的欲望與追求!這個時候什麼禮也徹底束縛不住了!其實這是過于美化了的人的面對壓迫勇于反抗的勇氣!

關于女主很有意思的幾點:1️⃣她堅持不肯辭職,這極大表現了他對于周圍人偏見的反抗勇氣,不是出于愛情,而是出于要反抗到底的決心!愛情之所以是愛情,正因為它使一方在另一方看見了自己向往而未擁有的美好的東西!2⃣️為什麼女主堅持說孩子一定是男主的,當一個人已經看見山峰的時候自然不可能再回頭!3⃣️故事最後女主離開男主:這是全劇最大最大的高潮,看懂了這部劇才算真正完美了!但此處我按下不表!讀者先自行揣摩!這是女主最大的轉變!4⃣️女主堅持保孩子!這絕對不是母愛展現,或者狗血劇情!我不得不佩服編劇對于故事情節的把控,再一次展現了女主的決心,甯願用生命守護,人的生命不懼怕任何束縛!5⃣️女主再做老師!注意前後對比……

關于女主的三個轉變!1⃣️自我鬥争與開始反抗!2⃣️堅持決心3⃣️鬥争未曾結束,暗示矛盾永恒存在!4⃣️反抗勝利或失敗的超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實現“真正”自由!

讀者不妨按照這個找找看劇中具體的線索哦!

環境自然是影視藝術的優勢所在。在環境烘托上《魔女的條件》導演似乎沒怎麼用功,與2014年時代《密會》的安導在這一方面是落了下風的。而在環境的烘托方面本就是安畔錫的長處。看完《密會》會被導演的功底折服,感覺在炫技。

果然日劇主要是靠講故事和演員張力的。不過該劇導演之一2017的《四重奏》中又在告訴我日本導演不是水平低,而是兩家根本就是流派不同。目前關于東方影視著作幾乎沒有。大多國外的知名影評人對于影視評論都在西方西方黑色影視上發展起來。不過現在這方面已經日本影視已經形成獨有風格了。

至于二者這個名字前者《魔女的條件》也是在點題了,日文啥意思不知道,不過魔女顯然是有誇張成分,将表現在故事中關于女主角的所有難以解釋行為僅僅用兩個字就清晰概括和合理化。智者見智,《密會》這個名字我認為是更優秀的。咋一看那麼俗氣,但是其中心酸隻是聽個劇名就都湧上心頭,并且不僅寓意且還表形,可謂一箭雙雕。

感悟:

果然藝術總離不開種種矛盾,那些文學與藝術創作者總深愛于挑戰所謂的“禮”。

“禮”即是限制,又是自由。它就是矛與盾的融合,充分表現了人類社會與自然世界的規律。

周邊的那些被世俗的“禮”所限制的人們,帶有偏見的看待那些打破了他們不敢跨越的界限的人們。尤其在東方文化裡對于“禮”的限制有尤為牢固,更主張“有限自利性”,也就是為何稱之為“魔女”。不是任何人都能成為”魔女”,打破禮的限制必然也會為此付出代價,不知道編劇是不是也為此做出過思考,二者的結晶最終還是逝去!

盡管這部劇結尾感覺處理的粗糙了些,但仍然可以說是一部不會過時的影視劇。

這部劇以不俗的藝術處理,在11集的篇幅下展現出的内涵讓人回味無窮!人不就是在矛盾中生存嗎?基于人逃不出的前提下,該劇在表達一種人面對矛盾如何應對的方法!這并不常見,可見編劇也是夾帶私貨。

讓我感到震驚的是它在挑戰一個近乎人無解的哲學問題,即有限的自由的問題,至少作為一部影視劇這方面它是成功的。此外糅合并一定程度上探讨了對于嫉妒,倫理道德,友情,兩代關系等話題……内容極其豐富,難以想象這是一部僅僅11小時的劇作并且該劇的故事并不複雜。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出自矛盾本身,師生,母子,父女,戀人,夫妻,朋友……人本就活在這一切人賴以生存的種種矛盾之中,它告訴觀衆:要學會習慣面對那些面對我們的所有,當然也包括習慣“擁有”與“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