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久沒有看過如此讓我驚訝亦或許是沖動的必須要寫一些什麼的電影了。

我覺得整個故事的内核還是家庭,但除此之外則又暗暗諷刺了許多社會層面的東西。

首先是家庭教育,五組孩子的家庭各不一樣,除了查理家外其他的好像個個家财萬貫,但這也是問題所在,一味的追名逐利,自私,貪婪,這些詞語卻完全可以用之于這些孩子,而正是家庭讓我們所稱贊的童心在他們身上消失的無影無蹤,這便展示除了家庭教育所帶來的負面。

而查理一家則是正面的代表,他們一家雖然清貧,但有規矩,溫馨,團結。當家庭中有人說髒話時,爸爸慌忙捂住查理的耳朵,這,便是家庭教育。貧窮無法阻礙良好的教育,總之這是一個有着良好三觀的家庭,每個人都明事理,這便是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而廠長的家庭則展現出了一種對立的局面,父與子之間的不理解,但卻又互相惦念,我想最後想表達的應該是,家庭的理解需要時間,不理解不代表沒有愛。

電影最後其實很有意思,查理一家又富有了起來,但客觀上好像沒有什麼改變了所以才富有了,其實改變的,是一種心态,原來的家庭除了查理父母努力打拼,其他人則一動不動在床上躺着,吃了睡睡了吃,甚至還會抱怨幾句,而查理父親失業以後也是如跌入谷底一樣沒了希望,。正是因為後來每個人都改變了心态,變得積極,樂觀,因為美好生活需要的是不斷的奮鬥而不是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