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 (2021)9.22021 / 中國大陸 / 劇情 / 孔笙 孫墨龍 / 黃軒 張嘉益

...

一是擺脫貧困的問題。擺脫貧困不是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讓家鄉擺脫貧困;不是擺脫落後的農村,而是讓農村擺脫落後;不隻是走出寂靜的大山,也要要讓大山重新熱鬧起來(比如生态修複、産業補償)。前者是個人的自發行為和市場經濟的運行傾向,後者是集體的自覺行為和國家強制力量的介入。衆所周知,我國在2020年末後全面打赢了脫貧攻堅戰,但是2021年也說過,脫貧攻堅不是終點站,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這就是說,脫貧攻堅戰的勝利隻是階段性成就,後面鄉村振興的工作隻會更加艱巨。我們知道扶貧有許多方式,比如異地搬遷扶貧、對口支援扶貧、産業扶貧、生态扶貧、教育扶貧等。閩甯鎮的建設特别體現了前四種扶貧形式,這說明把人留下來搞發展至關重要,開闊視野不隻是隻有外出務工這個辦法,相反,人口流失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最緻命的打擊,這方面的例子可以看黑龍江省這幾年的人口流失案例,人口淨流出或者本地人口負增長帶來的後果就是勞動力短缺、人才不足、需求萎縮、消費低迷、财政負擔加重(養老支出增多、稅收減少)、經濟發展停滞等一系列後果,要不然為什麼一二線城市拼命出台搶人政策呢?能不能留住人是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所在,以人為本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則。人口是大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光要看人口數量,還要看人口結構、人口素質,對此我們也能看到,《山海情》裡面教育扶貧并沒有像前幾種方式那樣解決得很好。

...

二是農村教育問題。首先,為什麼會要支教,是因為教育資源的極不均衡,信息資源的極不對稱,教育人才的外流。支教是教育先發達起來的地區反哺教育落後地區的行為。我們必須肯定必須要支援落後地區的教育,但是《山海情》裡面白校長也有抱怨,他說他所需要的不是短期支教老師,而是有編制的長期留任的老師,這裡面還有師生的感情問題,支教老師來了一年半載的,感情好不容易建立起來人就要離開了。現實中更有甚者的是一小部分短期支教變成宣傳形式、鍍金行為,從而無法形成長期的根本的教育互動。其次,回到農村教育上來,在經濟落後地區,首先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然後再能解決精神問題,也就是管仲說的“倉廪實而知禮節”,如果物質問題都成問題,那麼家長也隻能讓子女先去打工了,這也是隻重視短期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的被動反映,更是長期經濟發展不平衡之下的曆史賬。

...

三是為什麼實現鄉村振興,這是經濟學問題。前段時間看了溫鐵軍教授的《八次危機》有所啟發,畢竟在消滅三大差異的遙遠未來以前,城鄉差異的客觀存在是不容易消除的,需要做的是減小城鄉對立,加快城鄉互補,把幾十年來欠農村的債還了,修複農村這一經濟蓄水池、減震器的功能,實現城鄉之間的經濟内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