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团火焰点燃另一团火焰。虽说将心比心,可生长环境不同,何能简单地做到将心比心。
我们有时将自己想的能力很高,又有时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总是陷入自命不凡的空想,又总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间歇性反思自我,可又总是浅尝辄止。收拾心情准备出发,可又总是连第一步都不愿迈出。
男主角失败了,败的彻彻底底。自己的炬火尚未点燃,又何谓他人。自卑,怯懦的他却被别人当做救世主,可惜终究是错付。
我也觉得日后如果去二本或者专科去教教书,能有几个学生因我而改变也算有意义了,没事还能读读书,思考思考人生。可这部电影却给了我不一样的视角,过分高估自己的坚守,其实自己也只是一个未点燃炬火的普通人,连自己都尚未做好,何谈教育他人。或许这就是每个人都梦想实现过程中所必经的吧。
最后谈谈父母在教育中的影响。记得豆瓣还是知乎上看过一个话题,假如为人父母需要考试。不可否认,现实之中有许多人根本就不适合当父母,而且在我看来大多数就是这样的。而再去深处想想这是为什么,或许是父母的父母就不称职。恶性循环下去,真可谓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教育仅靠学校是不可能的,良好的教育氛围是靠家长,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共同营造。每一个人都应该将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引导。
可目前的现状,鸡娃以及无意义的恶性内耗,熬干的不仅仅是钱包,在我看来更严重的是一种热情,孩子成长的热情,孩子与父母之间纯粹的亲情以及施教者的热情。呜呼,可悲啊。
而现实背后的原因,我也简要分析一下(瞎逼逼)。在我看来,根源是整体发展的速度跟不上野心或者说是欲望的膨胀速度。多的欲望无法通过蛋糕的增长来抵消,那便开始争。解决办法无非,一直做大蛋糕或者是找个都能接受的划分方法。而现状落到普通人的头上无非就是欲望得不到满足。而现实表现,一是不理智,盲目抱怨和崇拜。戾气越来越重,发泄的出口有资本家,网络明星,公知等(看看被黑的最严重的就知道了,我也没说不该骂啊)。崇拜则表现为对建国初期的向往,崇拜毛的思想(我也没说不对啊),但却有些不理智,绝对平均主义,否定改开的成果(两个我都曾不止一次见过)。二是,桑文化,佛系青年(诸如我之流,但我是不纯粹的佛系,想翻身的还叫咸鱼吗)。既然争不到或者懒得争,不想争,那就节制欲望。而且伴随着娱乐产业的发展,传统的欲望大多也可通过现代娱乐方式获得。于是,二次元,肥宅,吸猫也越来越多。
最后还是希望点燃炬火。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知行合一,愿永远热爱,敬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