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國公對姜梨有情,他會英雄救美,但也沒到時時刻刻精蟲上腦的地步,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肅國公都保持着自己的理性判斷。

登聞鼓這唱戲,其實是從姜梨剛進城門開始的。男主站在城樓上“觀戰”,其實他當時隻是想着在不遠處為女主保駕護航一下,絕對沒有想到女主會做得更多。

“主君,咱這是第幾次在樓上看戲了。主君怎麼了?”

“不想挨打就别說話了吧。”

兩個跟班随口的對話,其實是在為接下來的劇情情緒做鋪墊。

男主作壁上觀看了女主無數場戲,但在這個地點,在這個位置上,他終究帶了一些個人經曆與情緒,所以他的跟班也意識到了主君今天的不尋常。

這是一處很隐晦的鋪墊,在揭露男主的故事之前,隻有看過劇情後再回頭品一品,才容易發現編劇埋下的小心思。

...

“很長時間沒有人敲這面登聞鼓了,上次的鼓響還是十幾年前。”

“你說的是哪一次啊?”

“蕭将軍死的那次啊。”

兩個NPC的無心之語,鏡頭再切回男主的情緒,就多了不一樣的意味。

請清風送鼓聲,請蒼天鑒忠奸。

十幾年前小男主的遺憾,十幾年後女主做到了。登聞鼓被再次敲響,不僅被女主一個人敲響,而且女主号召了淮鄉的百姓,讓鼓聲繼續傳遞。這場面比男主回憶裡的壯觀,且蘊含希望。

肅國公從來不提自己的事,他一直扮演着邪魅的人設,在女主面前亦是如此。其實他心底是不喜歡這個風格的,所以他在耍無賴時也略帶嘲諷,一方面是他要演一個性格乖戾的權臣以便暗中調查,另一方面他也瞧不起一直無法替父翻案的自己。

女主敲鼓的身影與小男主敲鼓的回憶交叉展現,讓蕭蘅玩世不恭的人設忽然裂開了,仿佛看到了孤獨的自己與無助的世界。這一次,她比那時的他強大,終将在卷土重來時帶來更多的波瀾,也更接近勝利的曙光。

“今日長安門上聽登聞鼓響,你很感慨吧。”

其實記得十幾年前那件事的人不隻有那個NPC,還有皇上。

隻不過這句關懷被男主一句相似的反問頂回去了,所以話頭又繞回了“年輕的帝王終于找到機會肅清朝堂”,終究,肅國公的傷痕又一次被他自己不動聲色地掩蓋了過去。

“肅國公,你身邊有含冤而死的人嗎?”

“如果給你一次機會,你會為他們敲響長安門前的登聞鼓嗎?”

“我覺得你會。”

女主這邊在自問自答,男主這邊卻看到了兒時的自己,與城樓上的回憶稍有不同,小男主少了點歇斯底裡卻多了點堅定。

女主誤打誤撞地觸碰到了男主心底最脆弱的地方,男主匆匆離開,其實也是因為怕女主注意到自己情感外洩的模樣。一段敲鼓,一段試探性的詢問,女主其實解了男主的心結,讓蕭蘅可以正視曾經的那個弱小的自己。

至此,登聞鼓劇情才正式落下帷幕。

這就是宿命,從男主窺探到面紗下的人妻開始,從貞女堂铤而走險的合作開始,他護她一路闖關,她幫他填平心底的縫隙。

PS:

比起導演一煽情就來鼓風飛雪這套影樓風,《墨雨雲間》的編劇其實是有一定水平的,除了開場複活戲寫得太糟糕之外,主線劇情相比原著小說來說有明顯提升。

千山茶客的重生文我還看過另外兩篇,《将門毒後》寫得比本IP《嫡嫁千金》要好,嫡嫁千金這本書劇情相對平淡,啰啰嗦嗦廢話多,而且配角人設比較扁平、工具、套路。

編劇對配角人設做出了不同的風格規劃:什麼都看得明白的姜家老太太、事業心強又折磨人的婉甯公主、扭曲受虐又心狠的沈玉容、豪爽的柳絮、跳脫的姜景睿、高冷卻并不迂腐的葉世傑、韬光養晦的皇上、不同風格的男主兩跟班。

這些重要配角風格突出卻并不相似,可以看出編劇在立人設方面的創造力的很優秀的。但從劇情細節上看,角色互動的塑造是很粗糙的,大多數情況呈現出“有骨無肉”的感覺。能寫成如此全面精彩的登聞鼓情節,其實編劇的文筆并不差。但從編劇到導演都給我一種努力迎合下沉市場的功利感,其實這個劇,本應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