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宮》絕對是被豆瓣嚴重低估的一部芬奇電影,此片當年入選法國《電影手冊》(2007)十佳電影,并在衆多二十一世紀榜單中殺入了TOP100。

芬奇在這部電影中擺脫了以往對興奮的追求,沒有蒙太奇的癫狂切換,而是選擇規避沖突,弱化戲劇性,将重心側重于追逐真相的記者與警察,而非真相本身。但即使是在這種反高潮的情況下,芬奇也能将氛圍做到極緻,在冷靜與遲鈍中釋放強烈的力量感。

地下室那場著名的戲已經有很多博主做了視聽方面的解讀,湖邊的兇殺案與李的審訊戲也有相關垃片,B站即可。目前開頭十二宮第一次出場的兇殺戲目前沒有找到有人寫,我僅從電影愛好者的身份進行嘗試。

...
全景鏡頭,交代環境,大面積黑暗和舞台式的燈光讓空曠的環境變得逼仄,讓觀衆的注意力集中于車内環境
...
接着,一組非常經典的車内過肩正反打
...
台詞的交流中表達了男主的疑惑,并且在這組正反打的鏡頭中我們無法注視到車正後方的情況
...
...
...
女主很主動的像男主示好,轉移話題,并将手搭在男主肩膀上
...
但是男主明顯心不在焉
...
反打回來,車後人扔來了煙花,兩人被吓到,這一組正反打的節奏明顯比之前要快
...
這一幀非常關鍵,出現了越軸(一般來說這是創作者要避免的情況,應遵循軸線原則,攝像機要處于兩人産生的軸線的同一側,在兩人的關系中男主要始終處于畫面左側,女主處于畫面右側,才不違背視覺邏輯),而這種處理打破了觀衆的視覺慣性,從而營造緊張的氣氛。同時女主收手,角色産生警惕。
...
此時的鞭炮聲很像槍擊聲
...
随着這一句髒話,緊張的氛圍有所緩解
...
回到正反打,軸線重新建立,危機感解除,兩人的談話氣氛也變得輕松
...
要注意的是此時十二宮《Hurry Gurdy Man》已經響起,但音量很小,整體的聲音仍然是環境音主導
...
接下來的鏡頭有一次出現了越軸,再加之女主的手又一次的搭在了男主的肩膀上,原先的緊張氛圍又一次産生
...
然後對應的是女主的主觀鏡頭,十二宮的車往他們的正後方行駛
...
第一次給出了越軸之後的反打鏡頭,這樣觀衆能同時看到兩位主角的表情
...
女主的手收回,兩人都産生了警惕
...
十二宮的車停在了正後方,并熄滅了車燈,神秘與未知感油然而生
...
雙人鏡頭,這個鏡頭的陰影與受光各占鏡頭的上下兩半,車内的兩人也處于一種被照射、暴露的被動狀态,暗示着危險可能随時發生
...
此時畫外音表現十二宮的車正在離開
...
接上一個鏡頭,女主反頭的動作,芬奇完成了軸線的跳躍
...
十二宮的車駛向遠處
...
原來的正反打重新建立,危機感再一次緩解,男主的質問與女主的敷衍回答再一次增加了神秘感
...
兩人短暫交流過後,十二宮的車開了回來
...
...
又一次越軸,回到那個雙人鏡頭,熟悉的恐懼感與兩人的被動地位再一次出現
...
車再次停在了正後方,十二宮打開手電讓自己處于背光狀态,我們隻能看到十二宮的大緻輪廓,而看不到他的表情以及具體的動作與意圖,大衛芬奇總是讓十二宮處于黑暗之中,以強調他的神秘特質
...
而主角驚慌失措的表情能讓觀衆産生共情
...
注意,此時十二宮完全可以走向鏡頭右側進行射擊,但是大衛芬奇讓其走向左側始終處于黑暗之中
...
而到此處,兩人已無處可逃,處于完全被主導的狀态,而此前十二宮的神秘特質在從恐懼感上升為一種危機感,并達到峰值
...
随後殺戮開始,觀衆在此之前所積累的情緒在此刻釋放
...
...
...
...
...
...
...
上面一共有四組鏡頭,每組鏡頭都槍火的特寫鏡頭與女主被擊中的近中景鏡頭組成,但是每組鏡頭的構圖卻不同
...
...
從十二宮開火到女主已無動靜,這個過程隻用了短短五秒,剪輯的提速也讓情緒進一步釋放
...
十二宮察覺車内仍有動靜,用手電筒确認後又返回補槍
...
随後回到開場的全景鏡頭,十二宮出場時就已響起的音樂《Hurry Gurdy Man》音量逐漸增大,淹沒了受害者尖叫聲,落幕

大衛芬奇在這場戲中通過規避兇手的主觀視角和背光的使用構建了十二宮支配性地位及獨特的神秘感,軸線的建立與打破利用了觀衆的視覺邏輯,使觀衆與角色同步陷入恐懼及被動的地位,達到操控情緒的效果。芬奇導演放棄了以往更加具有生理性刺激的暴力鏡頭,反而選擇了一種非常節制但又幹淨利落的呈現方式,營造氣氛的方式既高級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