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了三個曆史時期,改革前,改革中,改革後,春燕夫婦性格随着這三個曆史時期的變化是最符合現實的,後面幾集說清了社會現狀,人在日子過好之後就像過得更好永遠不滿足,觀衆越看越讨厭喬春燕夫婦,現實中卻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人,而真正可以把錢财利益放到一邊重感情的人,真沒見過,秉昆後面幾集就是這樣的人,菩薩心腸,與世無争,在利益社會之下人性的異化往往是不可扭轉的,這給人們之間的感情帶來的傷害大多數是不可修複的,劇中為了一個美好的大結局,就脫離現實,後面幾集完全是本劇敗筆,于虹怎麼就能想開口向鄭娟要房子?他們怎麼能真的送給她一間門面,一套樓房呢?現實中真的有這麼視金錢如糞土的普通人嗎?周秉昆的人物設定就是個普通人,他不是菩薩,善良不是廉價的美德,爛好人做的真的讓人感覺到窩囊,你為了解決于虹住房完全可以隻給一間門面,讓她有個住的地方就行,可能是我太庸俗了,不過我覺得這真的是敗筆,完全是為了描寫秉昆重情重義,視金錢如糞土的光輝形象,編劇不守現實原則,脫離現實就顯得荒誕讓人無法理解,為了刻畫人物光輝的形象有點兒用勁過猛了,失去了人物的生動和豐滿時敗筆啊,細節上的問題。
還有周秉昆的幾個朋友,沒工作找秉昆,沒房子找秉昆,想升官找秉昆,于虹也真的感覺就是個寄生蟲一樣,孩子大學教授了還心安理得住人家房子有點兒說不過去吧,還吧把門面租出去把租金給秉昆,門面就應該還給人家,不滿足真的是。
大體上看看可以,細節真的經不起琢磨,不合邏輯的地方太多。
大體可以看,經不起細節上的琢磨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