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短視頻:北京快遞小哥接了閃送的單子要去skp取貨,但大廈不讓進,得脫了快遞員的衣服才能進,小哥伴随着自己開的直播,脫了快遞員外衣進去大廈。在進去取貨時和店員簡單讨論了一下大廈為什麼不讓快遞員進的的問題,店員表示抱歉,說自己也不知道。

小哥取了快遞,去到收件人家裡,收件人禮貌地開門收了件,小哥問他是否要驗貨,收件人說不必了。小哥在收件人關門後開始感慨:有錢人就是不一樣呀,我接一個閃送的單子高興一天,人家買2,3萬的鞋子都不驗貨。于是,評論區開始了酸了,一面說小哥辛苦,一面說收件人有錢無德,順道開了仇富的炮和地圖炮等各門類花式炮。可是事實上,小哥的送快遞行為以及他的人生和收件人的品行毫無邏輯關系。

我不想聊“仇富”這樣宏大而又微觀的社會議題,感興趣的可以看鮑德裡亞。我的點在于:人因沒有文化而淺薄、狹隘、抱團和容易被煽動。文化很重要,因為沒有文化的人不傷心。

多想一步,收件人能買2,3萬的鞋子完全可能是因為自己從小品學兼優,努力勤奮,從農村考到北京,得到很好的工作,趁着生日或者過年獎勵自己一雙鞋。而,也許,小哥現在送快遞是因為小時候就沒好好學習…我說的隻是也許。如果非要杠說小哥做快遞員沒有選擇;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收件人就是遊手好閑的富二代…那我勸你先查清收件人的背景,我的意思是也許他也是來自窮山村。我希望所有的讨論都是基于理性。

我認為在短視頻盛行的年代,“讀書改變命運”的标語不該隻是挂在小學的牆上,而更應該出現在每一個短視頻軟件的開啟頁面。有人刷手機(短視頻)一天又一天,謾罵攻擊和诋毀,而有人用每一天時間充實自己。

評論區有長評說自己工科大四要考研,批判本部電影裡的大四生怎麼矯情怎麼扭捏。#90後 #北京人 #學藝術的#老北京文青 諸如此類stereotype的标簽從屏幕裡打到屏幕外,與此同時将“大四工科生”這個龐大群體作為自己的标簽或擋箭牌,營造一強一弱,甚至一“正”一“邪”的局面,并用這樣的反差給自己的攻擊性言論創設正當性、合理性依據。其實,他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小哥,隻不過這個小哥準備考研,還标榜自己比電影男主更努力…還剩35天考研了,别看電影了,費電。

在不了解情況的前提下,随意貼标簽,下定義,做概括,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糟的方法。

我不是#北京人也不是#學藝術的,我想說你可能見的北京人不多或者蹲的井太小,但不夠,你丫就是閑的蛋疼,不好好備考,在這瞎叭叭。

最後,大四工科生從來不是廢物。我不說後面一句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