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充滿宗教色彩的恐怖電影,《靈媒》真的這麼差嗎?個人看來是太不讨好了
看到豆瓣大部分人隻打了3????,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僞紀錄片這麼不吃香嗎
為何捧上高峰又跌落神壇?為何《靈媒》争議這麼大?本人淺析一下,不作詳細劇透,評論劇情的已經很多了暫不糾結。
1.文化差異
這部電影讓國人評分算是吃了大虧,《靈媒》拍攝于生在東南亞國家,宗教信仰濃重,風水神明在當地人盡皆知,而我國的市場環境大部分人無宗教信仰,流入國内市場就有如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我認為核心問題是出現了文化認知信息差,大部分國人對這種宗教題材的背景不了解也就無法讓人相信,一部電影無法讓觀衆相信就注定失敗了。
其實《靈媒》《哭聲》《南巫》都有是典型的的“風土民俗片”,如果不懂當地文化導演很多鏡頭的細節處理觀衆是理解不到其中的含義的,所以看不懂打低分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不怪觀衆,隻是《靈媒》有屬于它自己市場。
大家期待很久的《咒》也将可能面對這樣的問題,現在《咒》隻在台灣上映,目前豆瓣打分的都是在台觀影的人的評分是8.0????,我們可以期待下流入大陸市場大家看完的打分結果,依舊可能褒貶不一甚至大幅降分;
2.拍攝手法
僞紀錄片的形式算是很大的挑戰,這類形式的影片愛的都是優點,不愛的都是缺點問題,這個形式存在褒貶不一。類似影片《靈異咒》《昆池岩》《墓地邂逅》《中邪》《死亡錄像》等,大體分為密室探險類型和宗教靈異類型。
僞紀錄片鏡頭給人的真實感覺,不喜歡的人覺得過于晃動不清晰,鏡頭表達不夠精确,這就很難滿足所有人。
3.“雙導演”陣容—元素過多不純粹
真的求求了,不要亂加喪失片元素了…
完全不同兩個類型片的導演,泰國導演班莊·比辛達擅長懸疑、恐怖片代表作《鬼影》,韓國導演羅泓轸代表作《哭聲》《追擊者》作為編劇,可謂陣容強勢,但是呈現出來卻是靈異片+喪失片的感覺。
宗教片利用的是靈異感造勢,随着劇情推動的時而出現的靈異元素吊足胃口,利用神秘感抓住人心;而電影後半部分融入了喪屍片的元素給人的感覺就是給的太直接了,直接捅破了前面鋪墊的那層紙。
看過很多喪屍片人或許跟我一樣吧…看到喪屍給人不真實和虛假的感覺,打破了原有劇情鋪墊的心理暗示,所以很多人這裡都跳戲了,這裡我認為是個敗筆。
為什麼這麼說?大多喪屍片都是以數量多+血腥+大場面取勝,就是個爆米花電影,看的人就圖個爽字,那種恐懼也是短時的喜歡那種腎上腺素飙升的感覺,并沒有太多需要仔細解讀的東西,無非看個血漿下下飯。代表電影《活死人系列》《驚變28天》《生化危機系列》《釜山行》,隻是舉一些典型的喪失類作品,當然j别的類型的也有《溫暖的屍體》算是比較溫情的喪失片,這裡就不多一一舉例了。
所以覺得融合不同的元素不是不好,隻是這兩種元素太打架了……不太适合
排除喪屍元素已經是僞紀錄片和靈異片裡很成熟的作品了,引出了一個辯證思考神明信仰的問題,需要反複咀嚼。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