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的御用编剧、日本电影的顶级剧作家野田高梧先生,在他的 《剧本结构论》 (畅销日本六十余年至今的金牌编剧教程)中写到【大船电影的剧本虽然也有细致的描写,但只描写中心事件,有一种浅显和单调感。相比之下,斯帕克等人的剧本让人感到对人生的深意,剧本中那些感觉没有意义的东西反而重要了。】

...

这句话用浅显一点的话翻译一下就是:某些作品只注意主线叙事,而忽略了副轴叙事的重要性。本剧的主轴叙事肯定是由两位男女主演所引领的:看似由不合伦理的“师生恋”(为了避免和真正的人伦相悖,编剧或者原漫画作者把女主仅仅设定为男主的课外补习班的老师,而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老师)而副轴上,编剧则安排了极具动作感的物质文化遗产被盗及追捕,这种类型片的紧张悬疑在里面。形成野田高梧先生说的“味增”,也就是题材。 【不管 “味增” (题材)本身多么优秀,它也不能因此打乱全体的节奏,正如梵钟也不是撞哪一个部分都可以都好听的。因此,在剧本创作上,“舍弃”比“获取”更难,如果编剧一开始就能充分辨别一个“味增”是否需要,那这个人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前言说了这么说,不仅仅在称赞本剧的剧作好,还在说它取舍有当。什么是对照组?就是为了增加主角的完整度和观众的认同感等等,在配角上选取其经历和主角类似的进行构建。本剧不仅仅设置了单人对单人的对照组,还设置了对手之间的对照组。

女主(金弘道)Vs 男主(申润福)女主被渣男(四处播种准备备胎的渣男)“随意对待” Vs 男主被同学们(因为自己出生世家所以常常需要穿韩服,被同学们嘲笑古板老土)“随意对待”而两位又彼此之间治愈,男主严格对待(尊重及呵护)女主,女主在青年时期鼓励并支持男主(你是特别的那一个,所以你值得别人对你好对你尊重)

女三(姐姐申怡福) Vs 男三(郦州婶的儿子) 申怡福 和弟弟一样,出生在大户的世家,虽然是女生,但是一样是大户人家的大小姐,不会被随意对待。 郦州婶的儿子 由于出生在大户人家的仆人家,对 申怡福 曾经犯错,差点伤及性命,被不明资本资助后,在首尔过上了人人羡慕的高级饭店社长的生活,现在也不会被随意对待了。

女主(金弘道)和 男主(申润福) Vs 卡缪 和 爷爷(申守勤)女主对男主是二见钟情,第一集就狂亲两次,卡缪和爷爷是巴黎一见钟情,但是爷爷对于初恋只能放弃,因为要守护宗家,而卡缪则为了自己的事业选择继续留在巴黎。女主进入卡缪当设计师,依然向往到巴黎进行深造,而润福,依然要守护宗家。 女三(姐姐申怡福)和 男三(郦州婶的儿子) Vs 郦州婶 和 因为文化遗产事件避难在宗家的大叔女三 虽然身为大小姐,但离开宗家很多年,身份不明(对于观众其实是明了的,是卧底刑警,但对于剧中其他人是未知的身份),进入男三的饭店工作(潜伏)。 大叔身份不明 被润福要求在宗家避难,并由 郦州婶 暗中观察,但是两人却以为一日三餐,互生情愫, 郦州婶 身份在宗家是仆人,被“随意对待”(但是她不觉得,她觉得理所当然的安心当一辈子仆人,她告知自己儿子,自己不要荣华富贵,要保住她心中的传统)但是大叔对她认真对待,看她累着,还给她做方便搬运的手工品。女三虽然不再是宗家小姐,但男三依然没有随意对待她,即使招她进自己的饭店,是社长和服务员的区别。

另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副轴,它不和其他轴形成对照组。男二(弟弟 金弘学) Vs 女二 (护卫武士 吴允儿) 弟弟 金弘学 在人设上的职业是漫画师,所以他承担的剧作责任是他其实是本剧编剧和漫画原作者的作用,他(编剧其本身)在设计本片的各种人物关系,及其所需要的各种反差,本剧之所以吸引人,其很大原因就是设置了巨大的反差。他是男人,但是他被定义为“弱的男人”和润福少爷的护卫武士吴允儿“强的女人”形成巨大的性别反差,来和传统观念造成冲撞。本片其实就是用各种人设,把男女的人设全部倒置,来形成笑点的“基础”。金弘学正在事业的低潮期,需要更好的ideal(就是强的女人吴允儿)来给他的创作助力。

所以你是否理解了, 金弘学 和 吴允儿 不和任何组形成对照组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