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先從劇情分析,故事順序是這樣的,比賽撕破臉後,男主也被開除,導師也無了。☞☞如果導師想報複,是可以主動過一些時間去叫他加入,但是男主偶然看見廣告牌上導師的名字覺得好奇就進去剛好看見導師彈鋼琴,剛準備走就被導師看到并叫住,然後在此之前導師已經放棄了這個男主。但他又是唯一的挺到最後的那個自己想要的那個“天才”,于是展開了最後的激發考驗,因為男主一定不會走,他為了實現自己不惜放棄女友,車禍的生命。再者,男主在撕破臉後就已經放棄了敲鼓,在被邀請後才重燃希望,拿出了塵封已久的鼓,這裡有鏡頭是男主摸上面的灰塵,說明已經很長時間了。既然男主早已離開此行業,那麼導師為了葬送男主音樂之路的這個動機就行不通。還有人會通過導師最後一段戲的變化來分析,其實這是完全的障眼法,一開始的考驗小胖,到考驗原鼓手,再到考驗男主,這一切的一切觀衆都覺得很正常,因為大家已經知道這位導師就是個偏執狂,最後的戲,他從來沒有在演戲,而是在做他自己。片中關于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句台詞是“下一個查理帕克永遠不會氣餒”。因為他知道他想要的是查理帕克,隻有在這樣的考驗之下,才會逼出查理帕克,倘若男主此時離開,那麼也就沒有了下一個查理帕克。

接着從結構分析,其實電影從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了,男主初識導師,導師遍給男主演了一出下馬威,當着全體學生的面,他明明知道小胖不是那個跑調的,卻将矛頭指向小胖,一次次的“f**k”擊碎了小胖的自信,“yes or no”中,小胖選擇了“yes”。從這句話說出來之時,我們都知道,他的音樂之路已經走到了盡頭。

而小胖剛走,導師遍道出了真相。比起小胖是被冤枉的更遺憾的是,小胖說出了“yes”。

電影中還有另外一個對比,就是一開始的主力鼓手,你可以把整個磨煉理解為:最初鼓手☞☞導師從年輕小鼓手中選出一個來挑戰這個最初鼓手,明明你個小年輕根本沒我敲的好,憑什麼?☞☞如果心理防線就此擊碎,那麼你與音樂也就此無緣,就像快結尾時問起最初的主力鼓手怎麼樣了?“他轉行做了醫生,可能是失去信心了吧”。☞☞接着再用同樣的方法選出一個新鼓手挑戰我們的男主,當男主聽到自己被取代時,“That's shit”,是的,所有人都知道這明明不如自己。但是男主之所以沒有轉行為醫生,沒有變成另外一個人,就是他對女友說的“你現在不夠好嗎?”“不夠好,我要做到最好”。

這裡還有一個伏筆,中途導師放了一段音樂回憶起往事,自己曾經的一位學生昨天因為“車禍而亡。

到了接下來的一場比賽中,男主也出了車禍,但他依然挺到了比賽現場,他不能輸,他的位置永遠屬于他,哪怕他再也敲不動......當導師看到滿臉血的男主,他愣了一下,我想這個時候導師應該知道自己要找的人是誰了。

之前的男主與父親吃爆米花與之後男主與父親吃爆米花也是一處明顯的對比。

到了最後一場戲,導師先是一開場來個下馬威,告訴他“我知道是誰幹的”,這個時候如果是前面出現的那幾位鼓手其實已經會動搖了,真正讓人崩潰的,還是當着全體音樂大佬的面好好丢一回臉,葬送職業生涯,但這最後一個考驗,隻有男主能做到,隻有那個失去首發而向導師咆哮,隻有那個出了車禍還踉跄這拿回屬于自己的位置的男主,才能做到。

事實上他做到了。

這裡不讨論導師的做法究竟如何,我想說的是,男主做到了,it's so fucking cool

------------------------------------------

“毀滅式的成就”

補充一下,我在短評區發現了這張圖,是剪輯師對結尾的解讀。

就是說,到了最後導師找到了他的人生目标

主角成為了他的偶像

他們相視而笑

應該就是一場策劃,因為全篇就是導師一個人的棋,從始至終。

當這盤棋落下時,他便無悔。

這就是一場毀滅式的成就,毀滅or成就,正如開頭的yes or n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