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很多關于封神2是否是老*登電影的争論,我認為封神不僅不是老*登,還是整個春節檔最不登的一部電影。鄧婵玉這個形象,是中國大熒幕上少有的反凝視範本,沒被規訓過的女将軍,擁有絕對的主體性。
看了一些評論網絡上關于電影是否老*登的争議主要集中在幾個情節:1. 大軍過江時橋夫對着鄧将軍唱歌;2.軍營裡鄧沐浴的戲;3.姬發與鄧之間的感情以及她的死
要判定一個情節是不是男凝,最好的辦法就是性轉一下
1. 過江時橋夫對鄧婵玉唱歌,很多網友認為是鄧将軍“被淫辭穢曲調戲”。但“淫辭穢曲”和“調戲”這個概念本身就是建立在将女性放在弱勢地位和客體的基礎之上的。假如一個男性角色,将軍過江,路邊的女性對他唱歌表達愛意,我們會認為是對這個男将軍的侮辱和調戲嗎?不會。正相反,我們會認為這襯托了他意氣風發讓人暗許芳心的高大形象。
那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橋夫對鄧婵玉唱歌就是調戲和淫辭穢曲呢?因為我們帶着父權社會将女性作為客體的偏見。稍稍放下這種偏見,把鄧婵玉當作主體當作強勢的一方來看這個場景,就會發現鄧婵玉就是那個意氣風發吸引橋夫們的高大将軍。她是女性這一點并不影響這個事實。這也是為什麼當副将怒聲呵斥橋夫說别唱的時候,鄧婵玉會說讓他們唱得更大聲點一樣。因為她很享受這一刻,就像一位男将軍會享受路邊姑娘們對他的崇拜和高歌一樣。那一刻,她擁有絕對的主體性。
2. 軍營裡沐浴的情節,很多網友認為“為什麼要拍女人洗澡,如果是男将軍你就不會拍他洗澡。”為什麼女性就不可以拍洗澡的戲呢?洗澡的戲本身不是男性凝視。而是洗澡的時候對女性身體部位的鏡頭及特寫會把它變成男性凝視。而鄧婵玉洗澡時是沒有任何一處将她性客體化來取悅男性觀衆的特寫的。
恰恰相反,她從浴桶裡走出來,特寫給了她強有力的小腿,以及戰争中的一道傷疤。集中表現她久經沙場和強健有力,非常反男凝的鏡頭。
屬下慌張的神情和她的從容淡定形成鮮明對比,她沒有慌張沒有羞澀,沒有被規訓出來的“女性酮體需要遮掩”。男凝在權力面前被擊得粉碎。活脫脫一幕“君王從容洗澡,随從慌張羞澀”。隻不過這一幕,君王是鄧婵玉這位女性,主體性終于掌握在了女性手裡。
3. 最後的争議是關于她和姬發之間的感情以及很多人認為她“為了姬發”而死,屬于典型的殉葬女性。這點我非常反對,鄧婵玉是為了天下人而死。她救姬發是計謀,其實是為了救西岐百姓。她搶封神榜是權宜,也是為了救西岐百姓。
最後戰死,也是為了救無辜百姓。這裡讓我很感激的一點,就是烏爾善把姬發塑造成一個磨磨唧唧的聖爹形象,不想讓鄧婵玉死,所以一直在遲疑,雖然讓人看着很氣,但反向成就了鄧婵玉果敢英勇一劍刺死聞仲犧牲自己保全天下的個人英雌主義形象。這兩個人的形象和性别在大多數真正老*登的電影裡都是反過來的,“女性心有不舍,男性英勇就義”。烏爾善對鄧婵玉的偏愛顯而易見,正是姬發聖爹形象的襯托,才凸顯鄧姐英雌形象的飽滿。
至于她倆之間的感情,導演路演的時候講是惺惺相惜的革命友誼。講道理我挺贊同的,我自己看的時候也沒覺得她倆有啥愛情可言,惺惺相惜的友誼來解讀挺合适的。非要把一男一女之間的感情解釋成愛情是一種性緣腦。
綜上,我認為封神2是一部非常女本位的電影。春節檔唯一一部不登電影。其中唱歌和洗澡的戲堪稱是反規訓和反凝視的範本。
當我們被凝視久了,已經不記得主體性本該是怎樣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