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會在某次度假中遭遇“雪崩”,有時面臨戀人的背叛,有時因配偶瞬間本能的選擇而失去安全感,有時因友人松弛狀态下的失言而失去信任感……

這讓人不得不相信,當人身為遊客時,他才回歸了真的他。難怪趙辛楣會說,“旅行最實驗得出一個人的品行,旅行叫人本性畢現……”

然而我覺得本片試圖挽回一段情感的動機過于商業化,過于勉強,手段也略顯綿軟,最終給人以強烈的妥協感。

當然,這也談不上不好,隻是在我看來,藝術不該有妥協,那必然是各種決絕的存在。

比如《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僅就男人畏縮的那一瞬間,以及此後付出的沉痛代價,與《遊客》是相通的。當然《幸福生活》并非《遊客》這般純粹地探讨人性。這些作品實際上是在加固男人的城堡,但《幸福生活》是藝術,《遊客》卻不是。海明威甚至更決絕,直接讓男主死于妻子的槍下。

不管怎樣,越來越迷戀北歐電影,總能以簡單的細節和直接的方式戳中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