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花开花谢》,我脑子里只有一句话:“诗意,是电影最容易滥用的糖衣。”这部被搬上戛纳电影节的作品显然非常渴望被视作一首影像化的抒情诗,但在堆叠镜头意象、风吹草动、花瓣飘落的过程中,它把最核心的东西弄丢了——故事的筋骨与人物的灵魂。

导演显然痴迷于“空镜头治愈论”,以至于整部电影的节奏如同午后晒得发软的宠物猫,懒散、缓慢、不断回头舔毛。花开、花谢、再开、再谢,观众却始终无法进入角色真实的情绪脉络,因为影片用力过猛的象征体系将一切掩盖得模糊不清。

人物的动机如雾一般飘忽,几段情感冲突更像是为了给摄影机找下一个漂亮角度而存在。演员的表演已经尽力,但在缺乏扎实剧本支撑的情况下,他们的一颦一笑都显得无处安放,像是被困在导演的隐喻迷宫里。

如果说影片仍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其几处风景镜头确实漂亮,有点像旅游局宣传片的“高级版本”。可惜,景色再美,也拯救不了一个核心缺失的故事。

总之,《花开花谢》不是一部糟糕的电影,它只是过分沉醉于美,忘了为什么讲故事。文艺是一种形式,但不是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