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貓的奇幻漂流》(《FLOW》)是一部由拉脫維亞、比利時和法國聯合制作的動畫電影,以其獨特的無對白叙事、全開源軟件制作和低成本高口碑的“逆襲”成為2025年奧斯卡與金球獎雙料赢家。
奧斯卡評委評價《FLOW》為“用眼睛聆聽的寓言”。影片主要講述了文明末世(人類已不知去向),守着主人舊址的小黑貓經曆淹沒世界的大洪水,機緣巧合與水豚、狐猴、拉布拉多、蛇鹫登上同一艘帆船,在一片汪洋中向一座神秘高聳的建築航行。
一、肢解語言的巴别塔
既然人類用語言建造巴别塔卻招緻洪水,也許動物們用沉默構築的方舟,才真正承載着超越物種隔閡的精神密碼。
走出影院,腦海裡最強烈的想法是——語言的本質是“分離”的産物。語言将體驗、感受與思想編碼成符号,通過有形(極度有限的實相)去傳遞無形(無限豐饒的意識)。這必然導緻内容的完整性缺失,以及接收者理解上的偏差。于是,表達者難逃“被誤解”的宿命。假如最高維度的意識是一種“萬物合一”的狀态,那麼在這一狀态下,生命個體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甚至消弭不見。思想、情感、認知乃至存在本身,都可以通過“直接感知”而共通。萬物間的“分離感”不複存在,交流變成一種更為本質的“共鳴”或“直覺”。正如音樂、詩歌、繪畫等藝術形式,能夠超越國界與種族的界限,抑或人與人之間“心有靈犀”的默契、夢境與登出狀态下跨時空的意識交流等體驗,皆是超越語言的鍊接。
當《瘋狂動物城》讓狐狸西裝革履談生意,《獅子王》用語言演繹莎士比亞式宮廷權謀時,《貓貓的奇幻漂流》卻将鏡頭對準貓科動物最本真的生命狀态:收攏的"飛機耳"傳遞警惕,喉嚨的呼噜暗藏親昵,炸毛時的弓背洩露恐懼——這些從動物行為學中提煉的精确細節,讓養貓人會心一笑,也構成了最質樸的叙事語法。導演刻意摒棄語言符号系統,轉而通過肢體震顫的頻率、瞳孔縮放的幅度以及自然音效的強弱,展現出小黑貓從疑懼到信任、膽怯到勇敢的完整成長過程。

不禁想起前段時間在《自由的老虎》中讀到,約翰納什曾在他的筆記本上寫下:“理性的思維阻隔了人與宇宙的親近。”或許一直以來人類中心主義的視角阻隔了我們與萬物本真之間的親密共振。
二、後末日時代的“愚人船”
“愚人船”(Ship of Fools)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歐洲中世紀的文學和哲學傳統,尤其與文藝複興時期的諷喻文學密切相關。最著名的“愚人船”作品是塞巴斯蒂安·布蘭特(Sebastian Brant)于1494年出版的諷刺詩作《愚人船》(Das Narrenschiff),以寓言的形式描繪了一艘滿載愚人的船隻,他們在大海上航行,象征着人類社會中的愚蠢、貪婪和無知。每個“愚人”代表一種社會陋習或道德缺陷,布蘭特借此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道德堕落和知識匮乏提出批判。
後末日時代當洪水淹沒世界,漂浮在人類文明廢墟之上的動物方舟延續了“愚人船”式的寓言。全體船員都有各自的“不完美性”:水豚遲鈍嗜睡,象征着木讷與懶惰;狐猴囤積大量玻璃制品并如同守财奴一般反複清點,映射着貪婪與物欲;小黑貓警覺而驚慌,象征着膽怯與恐懼;狗群被救上船後吵鬧地掠奪糧食和鏡子,代表着無知與暴力。
“愚人船”象征着人類在無知與迷失中漂泊的處境,提醒人們自省與追尋智慧。而在這場宛如朝聖般的航行中,動物方舟上的成員們也在困境與冒險中經曆着蛻變:水豚不再隻是懶散,而在暴雨中展現出沉穩和擔當;狐猴不再執着于囤積,完全接納藏品的失去,甚至在夥伴的鏡中倒影裡,發現了比物質更珍貴的東西;小黑貓的恐懼化作了無畏的勇氣,冒着生命危險拯救即将掉入懸崖的水豚,展現出超越自身弱點的力量;而拉布拉多則毅然脫離喧嚣的狗群,堅定選擇與同伴并肩而行。洪水退去“愚人船”掉下懸崖摔得粉碎,而每一位成員的成長,使得他們不僅拯救了自己,化險為夷,也成就彼此,收獲嶄新的自己。

三、貓貓的與神同行之旅
淹沒世界的大洪水這個概念在多個宗教和文化中都有體現,例如《聖經》的諾亞方舟、《吉爾伽美什史詩》中的烏特納庇什提、《印度神話》中的摩奴洪水傳說,其核心隐喻在于“毀滅”與“重生”的循環。電影裡,汪洋中古老的建築迷宮賦予了小黑貓奇幻之旅的神秘性,高聳如山峰一般的建築象征着希望,穿越波濤毅然向其航行這一行為又充滿未知的困惑,這種無知覺的執念更帶有深深的宿命感。
在這場旅程中,神多次降臨,庇護、拯救和指引小黑貓。
-「大魚」-

《約拿書》中約拿被大魚吞入腹中卻得以在其中存活,這一情節象征着生命得以承載、幸存者受到庇護的奇迹。電影裡小黑貓一共看見大魚四次:
• 第一次,小黑貓被困在貓貓山頂,水位不斷上漲,情況緊急,大魚悠然出現後,帆船搖搖晃晃向小貓駛來,神迹初次顯現。
• 第二次,大魚将沉向水底的溺水小貓托舉出水,寓意着庇護與救贖。
• 第三次,大魚躍出水面,幫助被樹枝卡住的船桅脫困,象征着智慧的介入與化解困境的力量。
• 第四次,洪水退去後,大魚擱淺瀕臨死亡,小黑貓用腦袋蹭蹭與它道别,表達信任、依賴與不舍,象征着靈性覺醒與成長蛻變。
-「蛇鹫」-

作為一種獨特的猛禽,現實中的蛇鹫被視為“勇士之鳥”,象征着正義、保護、智慧與獨立。 電影裡,蛇鹫初次登場就對小黑貓展現了無限的慈悲與關照,小黑貓的兩次騰空體驗也都由它帶來。
蛇鹫并不屬于船上普通的成員,而更像是神明的化身。當看見小黑貓對被捕捉的恐懼後,它直接将小貓抓上高空,帶小貓直面恐懼、克服恐懼;在鳥群對峙中,它為了保護小黑貓奮力反抗權威,即使在打鬥中失敗,被踩踏侮辱、折斷翅膀,也并未動搖它堅定的使命。無論船上發生争執抑或打鬧,都不影響它宛如神靈般穩固而冷靜地掌舵。當船隻最終抵達高聳的神台之下,蛇鹫似乎完成了引路任務,獨自飛向高台,并在小黑貓的身邊羽化登仙。在這一連串的神聖指引中,蛇鹫不僅引領小黑貓走出危機,更賦予了它克服内心恐懼、擁抱蛻變的力量。
-「人類的愛」-

整部電影雖未出現任何人類的身影,卻處處留存着人類存在過的痕迹。小黑貓的栖息地裡,彌漫着主人的愛意——溫馨有趣的卧室布置,琳琅滿目的貓貓雕塑,桌面上未完成的手稿,甚至還特意為它建造了一座貓貓山。
在這場奇幻旅程中,小黑貓仿佛始終與神同行,而其中一個化身,便是主人的愛。電影中,一個意象貫穿始終——那顆玻璃浮球。它從頭到尾陪伴着小黑貓,像是一雙溫柔的目光,無聲地注視着它的一切。直到旅途的最後,玻璃浮球仿佛化作主人的化身,承載着小黑貓漂完洪水退去前的最後一段旅程,靜靜地守護着它,直至風雨散去,歸于平靜。
當洪水淹沒人類文明的廢墟,貓貓的奇幻漂流不僅是一段跨越生存與死亡、恐懼與勇氣的旅程,更是一場與神明的靈魂對話。當人類的語言無法觸及宇宙的真谛,仍有愛與信仰在靜默中溫柔吟唱着重生和希望的永恒贊歌。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