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了一下這部劇,我本人還是比較喜歡看醫療劇的,目前追了7集,感覺這一部還挺特别,男主是一名特殊的醫生,即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且他的病情較為嚴重,最典型的就是沒有辦法很好地與人溝通,沒辦法共情看眼色,說話直來直去;行為刻闆,比如劇裡每天起來都在重複同樣的動作;回避眼神接觸,無法正常與人對視;一緊張就容易應激,導緻更沒有辦法好好溝通了...這個設定其實挺吸引我的,畢竟天才醫生常有,但是怪才醫生還蠻新奇的,所以想來聊聊男主陳輝這條成長線。

患有情感障礙的陳輝從一開始的面試之路就與衆不同,因為太過耀眼的成績和天賦成為大家欣賞的理由,但是欣賞的同時考慮到現實,阿斯伯格就是不能與人有效很好的溝通讓大家有了猶豫。公交車上的不讓座、和最開始病房蔣老太太的事都是例子,當然還有時不時被氣到的劉主任哈哈哈哈哈。。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的“直”讓他也吃了不少苦頭,他無法理解大家的感受,隻知道做什麼事都要把真相說出來,病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真實情況,否則就感覺是在欺騙。就是因為他一開始這種直來直去的性格讓科室的所有人感到頭大,覺得他沒有人情味,包括和家屬也頻頻出現糾紛,即使他是天才,但目前并不能很好理解病人的心理,所以對于他來說,想要成為醫師的必修課就是學會共情和溝通。

羅海濤的出現最先撬動了他一直封閉着的心,面對羅海濤最開始的選擇,陳輝依舊相信自己的主觀判斷沒有錯,直到了解了羅海濤的家庭因素後開始有些質疑自己的想法,再到羅海濤改變選擇,毅然決然簽下手術同意書後和陳輝在電梯間一段打趣式的對話,讓他意識到自己對這個父親之前産生了誤解。因為陳輝從小的家庭原因,他不相信父愛,所以也不相信羅海濤,一直到羅海濤願意簽字捐肝且意外去世給了他巨大的打擊,讓他意識到之前誤解的這個父親是願意犧牲生命去保護自己的孩子的。羅海濤對杜萌和女兒的珍惜、對羅宸宇的付出陳輝都看在眼裡,所以,如果按照他之前的性格,可能知道羅海濤離世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直接告訴杜萌,但是他這次沒有,因為羅海濤讓他初步感知到了情感的聯結和維系。

...
...
...

而張可佳這個單元中,讓陳輝學會了去嘗試溝通,一個因為可能職業因素會更多的、熱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個是因為自身原因不知道如何表達沉默不語,但是兩個人在樓道裡模拟闌尾炎手術的過程打開了他們交流的大門,這也是劇裡第一次見陳輝這麼自信還說了這麼多話的時候,因為這一段對話讓陳輝開始對自己的交流有了信心,後面他還在慌亂緊急的情況下指導賀同插管成功,和第一集那個隻會着急大喊做“心超”的陳輝完全不一樣了,真的有種孩子長大了的感覺,哈哈哈哈哈????

...
...

其實一開始我覺得醫生重要的是技術,隻要技術過硬就行了,也不一定要溝通吧,如果一個天才就此埋沒了豈不可惜,但是到了羅海濤的故事就讓我覺得醫生的存在确實不隻是需要技術,感悟和體會很重要。雖然目前隻追到第七集,但是關于這個與衆不同的男主的成長線是很清晰的,陳輝在一次又一次真正的實踐中,試着去學會共情,試着去和大家正常溝通,所以我覺得我一開始的想法有些錯誤,且完全明白了潘院長的想法:堅持讓他進來是一個正确的選擇,前提是陳輝也要學會逐漸的改變,在陳輝通往主刀醫師的道路上,必備技能一定會有共情與溝通能力。很期待接下來他更大的成長,希望他能治愈别人的同時治愈自己,早日走出童年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