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讨論過這部劇“高開低走、打一星二星”的話題,今天淩晨看了大結局,更新一下我的看法。

為了最愛的家人,你會付出什麼?

劇名為《最愛》,從案件發生到真相大白,劇裡讓我最為震撼的隻有親情。

父親為了梨央和小優的未來,不惜毀屍滅迹甚至自殺。

很多人不理解,小優是未成年,而且是防衛過當,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姐姐,為什麼這樣簡單的案件結果搞得這麼複雜,很多人覺得編劇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或者不了解法律?

而在最後一集裡朝宮是這樣說的:

...

沒有一個父親或母親希望自己的兒子是個殺人犯,即便他是誤殺,這也不是聖母,這就是現實。

在這一刻,已經不是簡單的刑事案件那麼簡單,因為主導權在父親手裡,父親的第一反應,隻是保護自己最愛的親人而已,或許他會後悔為什麼要這樣做,但已經沒有時間讓他想那麼多了。

父親保護了自己最愛的家人,結果是兒子和女兒看到了錄像知道了一切,我其實不明白梨央為什麼不讓小優自首,是怕父親的自殺變得沒有意義?還是不想讓自己一直以來為了小優病情的努力而白費?如果是我的話或許都會有,但前者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另一個讓我特别感動的人物是加濑律師,隻因一句“我們是一家人”就付出了全部的自己。

他的最愛就是這個家,因為是真田一家讓他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而這對一個沒有家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東西。

正如前面我描述朝宮為小優考慮時的心情,劇中還有一個父親形象是那個姓渡邊的男人。

他真是個惡臭的人啊……兒子強奸了好幾名少女竟然被這個可惡的父親稱之為惡作劇。

...
(此處為對話,2、3句是别人說的)

這是一個三觀正确的人說出的話嗎?是我我也想殺了他。

要知道不是隻有死亡才叫被毀,一輩子都在為記憶裡的污點備受折磨,這比直接死亡更痛苦。

他的兒子因為所謂的“惡作劇”毀了别人的一生,而這個做父親的卻還在為自己的兒子找借口找理由,這不就是現在很現實的“受害者有罪論”嗎?

有罪的人成了被害者,被傷害的人成了殺人犯。

這部劇的劇情的确有不合理之處,但是比起懸疑推理,親情的解讀和劇中對人性的考驗更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