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人的苦難的悲劇性影響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條路才能被稱為一個男人,一隻白鴿要越過多少海洋才能在沙灘上上長眠。”這是鮑勃迪倫《答案在風中飄》中的一句話,當我看完《當幸福來敲門》這部影片,在腦子想的是一個好人要經過多少苦難才會獲得幸福。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勵志片嗎?一部美國典型勵志片,一個男人通過自己的奮鬥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用中國的的一句古話來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從影片的結局來說,是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想到了那個西西弗斯的故事,克裡斯在沒有得到成功之前就像是西西弗斯一樣,在無法見到希望的生活中,不斷地推着他自己的石頭,又不斷地看着他的石頭滾下去。當妻子離開他,房東要趕走他,他還要繳納費用時,他一定是崩潰的。所以,我又将《當幸福來敲門》這部影片看作悲劇片,我無法說西西弗斯的生活是不是悲劇的,但克裡斯的生活一定是悲劇的。這種悲劇性給《當幸福來敲門》這部影片帶來了極大的力量,我将之成為悲劇反彈,影片的精彩之處就是将這種悲劇反彈在一個克裡斯這樣的好人身上,不是别人,不是一個遊手好閑的人,不是一個罪犯,而是克裡斯這樣的好人:勤勞善良負責刻苦的人,他一直在努力,但大多時候卻很失敗。影片以這種強烈的反差感給人思考和感動。

斯蒂芬斯說,“每場悲劇都會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來。”悲劇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當幸福來敲門》裡克裡斯生活的全面崩塌,《費城故事》安迪不被他人理解,《芳華》裡劉峰的慘淡經曆都是這個道理。而更關鍵的是,一個好人受難記其所蘊含的力量是巨大的。

首先,一個好人的苦難更能讓觀衆共鳴,你不得不肯定,我們總是對悲劇感到着迷,而這部影片的悲劇内核就在于讓克裡斯這個好人受難,屏幕之前的我們看到此,一定會非常同情他,這也就為了他之後的成功做了鋪墊,這種鋪墊集中到影片最後爆發,将形成強烈的情感高潮。其次,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克裡斯是一個不好的人,那麼這個故事就變成了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就産生了變化,影片想讓更好地勵志,那該如何去展現呢?于是他們選擇通過克裡斯這樣一個悲劇人物的成功來展現勵志的主題:人隻要努力奮鬥是可以将生活從悲劇片變成勵志片的。這是影片想要展現給我們的,通過這種方法。

但與此同時,通過對一個好人的苦難塑造也會給我們帶來另一層思考。幸福真的存在嗎?一個好人也無法獲得的幸福,我們該如何獲得呢?我想,《當幸福來敲門》不僅僅是一部告訴我們如何在苦難來臨時仍舊去努力追尋幸福的電影,它更告訴我們,生活可以很差,但生活永遠要繼續。每次看這種類型的電影,我都會很傷心,想到《芳華》這部影片,劉峰這樣一個好人,也會變得不幸。那我們對于生活,是不是也會看開一點呢?從容地在世界上燃燒,面對困難,仍舊努力活下去。這樣的主題或許更加讓人動容。

加缪在《西西弗神話》中說:“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帶着痛苦活下去。”無論這部電影如何表達它的主題,我都在這裡看到了希望和堅強,這種最幹淨最本質卻又最缺少的品質。感謝電影通過描述一個平凡的好人進而帶給我們力量。

所以,一個好人要經過多少苦難才會獲得幸福?不太清楚,但我相信他會一直勇敢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