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打四星,在我把關于它引起的情緒和讨論帶進心理治療室處理完以後,心裡的評價變成了五星。

我幾乎是馬上就代入了自己的童年。哪天都沒有好事發生,自己融不進班級裡,也不被老師喜歡,愛好是看對學習沒有用的“雜書”,又沒有底氣和自信當一個隻顧自己感受的壞學生。

面對這樣不如意的一天,作為成年人的我,會憤怒,會沮喪,也可能會抛下一切去給自己買張電影票偷一段安靜獨處的時光。但是小孩能做什麼呢,小孩隻能接受一切的發生,然後把注意力投射到其他地方去。畢竟對小孩來說,這個世界太大太奇妙了,有那麼多想象力安放延伸的空間,幹嘛老想着自己被記遲到,卷子沒簽名,被老師趕出教室,被牽連着訓話的事兒呀?

作為大人來看,這樣的一天是很心酸很可憐的,但是當時做小孩的我,怎麼不記得有那麼多心酸呢?小朋友有自我療愈的超能力,即使現在我回頭看,想起來也是大腦裡的那些奇思妙想,想不起來太多不順心的事情了。

對我自己來說,好像這是第一次我沒有通過不認可或者同情的視角來看待小時候的我自己。我一直覺得小時候的我是無力的,是沒有選擇的,是陰郁的,是不合群的。這些都沒有錯,但是她同時也是有超能力的,經曆了很多不開心的一天,但是她可以選擇用奇妙的想象代替不快樂存儲在回憶裡,會為了難得發生的那麼一件好事去拼命争取,也會白日做夢幻想自己得到很多的認可和誇獎來開心很久。

小孩比大人厲害多了,透過朱同,我能平等地看見回憶裡的我自己,而且我發現她真的很了不起。

另一層感觸是映後環節,在我還沉浸在自己和朱同的童年裡時,卻發現兩位小演員和角色性格完全不一樣。他們是開朗幸福的小孩,是老師家長都喜歡的小孩,是自己有主意有想法,沒有那麼多迷惘和不知所措的小孩。一方面我覺得有點傷心,有點為沒有得到這些快樂和幸福的自己心痛;另一方面我想,如果要投胎以後從頭再來,我對自己的美好祝願就是下輩子成為他們這樣的小孩去度過一個好一些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