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it. This is our chance to come and do something.
這部關于Matt Shepard的紀錄片拍攝自Matt的朋友Josue,影片裡承載了太多的回憶與情感,沉重、傷痛、憤怒,面對這樣一個原本鮮活的少年的逝去,又怎能不為之撼動。時至今日,談論起這段往事對每一個認識Matt的人來說仍是一種煎熬,但這是他們的努力和機會去紀念他,也讓更多人認識Matt Shepard,認識到發生在Matt Shepard身上的一切。
-Why do you feel it's so important to fill in those blanks for people who didn't know Matt, to really speak to who he was as person as a human being? -I think we owe it to him, too, that he knows we're passionate about this and we care a lot and, like, that his family knows that, that they're not in this alone, that Matt had a lot of friends that also want to do something and also want to help however we can. I think that this is our chance to honor him and make sure that this just doesn't ever happen.
緻那些還不認識Matt的人——這是屬于我們的朋友Matt Shepard的故事

馬特•謝潑德于1976年12月1日出生于懷俄明州卡斯珀,他在卡斯帕的公立學校就讀,直到高三,他與家人搬到沙特阿拉伯。由于沙特阿拉伯沒有美國學校,馬特在瑞士的美國學校完成了他的高中學習,并在那裡結識了許多新朋友,本片的導演Michele Josue正是其中之一。在兩所高中,他都被同學們選為年級輔導員,因為他開朗外向,擅長和他人交流,并且積極争取所有人的接受,他身邊總是圍繞着許多要好的朋友。
馬特對平等充滿熱情。他在國外的經曆激發了他對旅行的熱愛,并讓他有機會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新朋友。他在大學生涯的最後回到了懷俄明州,于拉勒米的懷俄明大學學習政治學、外交關系和語言。
馬特曾經一度為自己的性取向困擾,而最終鼓起勇氣向自己的父母和身邊的朋友出櫃,并得到了父母和朋友的理解與支持,他自己也逐漸在和更多像他一樣的人的相處和交流中完成了自我認同。
那是一場令人發指的仇恨犯罪

1998年10月7日午夜前後,21歲的馬特在一家酒吧與麥金尼及亨德遜相遇。随後,麥金尼和亨德遜邀請馬特一同乘車離開。馬特一上車就被麥金尼和亨德遜洗劫,兩人還用槍柄敲打折磨他。他們之後将他綁在偏遠地區的栅欄上,任其自生自滅,直到18個小時後,被綁在栅欄上的馬特才被發現。被發現時,馬特尚存活但已陷入重度昏迷,他的前額和右耳附近骨折,并伴有重度腦幹損傷,進而影響他的心率、體溫等生命迹象。同時在他的頭部、面部和頸部大約有18個大小不等的傷口,傷勢非常嚴重。5天後,馬特永遠離開了這個他曾愛過的世界。
這段過去不能忘記,憤怒也終不會平複
Sometimes the memories are too painful, but a wise man once told me that we must embrace what happened and never forget. Matt would never want any of us to forget.
對于馬特的家人、朋友以及那些愛過馬特的人來說,這樣的事情太殘忍,太悲痛。那個曾經關心你的人隻是因為做自己而遭受他人毒手,從此不能再相見,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對任何人而言都難以消化。沒有人在經曆這樣的事情後還能平靜地将它述說出來,在鏡頭面前,你可以看到馬特母親的痛苦,看到馬特朋友的憤怒,看到馬特老師的悲傷……
I won't ever be at peace with what happened to Matt. I don't think any of us will, but I'm starting to understand that that's OK, and I can find comfort in the fact that he's still making a difference long after his gone.
為什麼我們僅僅因為他人的不同而仇恨他們?
馬特的遭遇隻是當年數起仇恨與恐同犯罪中的一起,但馬特的故事卻從那天起傳遍了美國,他的故事引發了美國各地對仇恨犯罪的讨論和對防止仇恨犯罪立法的呼籲。沒有人有權利僅僅因為他人的不同而對他人痛下毒手,仇恨與偏見從來都不應被助長。馬特隻是一個善良普通的大學生,他尊重身邊的所有人,愛身邊的所有人,卻沒能得到他人應給予的尊重和愛。所以馬特的父母在馬特離去後,選擇站出來,讓更多人知道馬特的故事。馬特的母親曾說:
It's really important that they get to know your Matt, too. They need to know that he had the love and respect of you and that you had the love and respect of him.
用另一種方式,Matt繼續影響和改變着世界

在馬特離去後,馬特的父母成立了以馬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Matt Shepard Foundation,以此紀念他的生活和他的理想。該基金會成立時的最初目的是鼓勵和幫助那些有LGBTQ孩子家庭的父母去愛和接納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抛棄他們,而後基金會同時開始緻力于消除仇恨,讓更多人接受和尊重他人的不同。
His goal was to help change the world, and the way he helped change the world is not the way I really wanted him to change it. But it happened.
幫助改變世界是馬特一直以來的理想,雖然我們沒能看到他親手實現自己的理想,但卻能看到他用另一種方式影響着社會,改變着社會,也能讓看完這部電影後自己破碎的心得到一絲慰藉吧。
Matt事件後續——關于反仇恨犯罪立法
馬特•謝潑德遭仇恨犯罪遇害後,懷俄明州曾在州議會上提出了一項旨在将因為受害人身份而進行攻擊的犯罪納入仇恨罪範圍的法案,但最終以“30:30”未獲通過。克林頓政府曾試圖擴大仇恨犯罪立法範圍,将針對同性戀者、女性和殘疾人群體的攻擊納入仇恨犯罪範圍中,卻于1999年被美國衆議院否決,于2004年被協商委員會再度否決。2007年《馬修•謝潑德法案》納入美國國會議程,并在美國參衆議院獲得通過,而被布什政府否決。最終,在馬特•謝潑德遇害11年後,2009年美國參衆議院一緻通過了這一法案,并于10月28日由奧巴馬簽字正式成為法律。

寫在最後,仇恨不應在社會中留有立足之地,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我們不會忘記馬特,正如他的父母和朋友們一樣,從這一刻起,馬特是我們每個人的朋友,我們為他的故事而流淚,也為他的理想和奉獻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