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今年的熱點話題之一。配合教育上出台的雙減政策,在長期以來無數農村子女奮力湧向高等教育、湧向大城市的背景之下,我們開始關注社會建設的短闆,将目光逐步集中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上。一個社會的進步不應當僅僅停留在某個地區某個群體,而應當是各地區各群體各齊頭并進的。先發展起來的要帶動後發展的,城市要帶動農村,先進要帶動落後。這是這部劇所要體現的格局。 而劇中的新農村建設可以大緻分為以下三步。
一、城市帶動農村
對比大城市,新農村的建設面臨着兩大問題,一是思想落後,二是人員流失。劇中通過關濤和幸福這兩個角色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實現了新農村建設的第一步——城市帶動農村。
1. 解決思想落後問題:關濤代表着城市所擁有的先進思想,幸福代表農村。從第一次打官司到幸福去律所工作,關濤從法治思想、文化思想和獨立思想等方面啟蒙幸福,讓幸福擁有了較為先進的法治思想。而現實生活中,農村學子上大學、普法下鄉等活動都可以給農村帶來先進的思想。
2. 解決人員流失問題:幸福在接受了新的思想後,依然願意回農村投入農村建設。但劇裡這一部分的刻畫不盡如人意。當幸福接受了許多現代人的思想後,面對丈夫慶來在思想上的落後,以及農村發展的新契機,在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獨立性以及對慶來有感情的基礎上,她決定用自己的新思想幫助慶來進步,并抓住機遇主動尋求回農村發展。(而不是被嫁了你就認定你是丈夫的腐朽觀念脅迫稀裡糊塗就自我犧牲放棄個人發展回農村了)如果能改成這樣,個人覺得更能體現女主角和劇的格局。
二、 個人帶動家庭
幸福通過個人的進步帶動了王家的進步。一是創業精神的進步。慶來從一開始不認可投資建蔬菜大棚,到後來主動提出建立蔬菜種植合作社,敢想敢幹了,創業成功了。二是法治思想的進步。慶來一開始隻知道人情不知道法律,後來秀玉的事知道可以打官司了。三是精神文明的進步。慶來都開始看書了,懂得學習合作社經營的知識了。秀玉在幸福的鼓勵下,從沉浸在挫折中無法自拔到振作起來直面挫折勇敢追求自我價值。四是物質條件的進步。客棧的成功開辦離不開王家每個人的付出,最主要的是幸福,但也有王家二老給客棧供菜供雞蛋,給幸福慶來帶孩子,還有慶來給客棧種菜送菜,秀玉給客棧做宣傳。可以說幸福憑借一己之力,帶動了王家的發展和進步。
三、小家帶動大家
一個小家裡有好幾個人,一個人帶動一個方面,幾個人就帶動起了方方面面。幸福帶動村民辦起了旅遊合作社,慶來帶動村民辦起了蔬菜種植合作社,秀玉帶動了村裡的旅遊文化宣傳。幸福勸秀玉當保健品代言人那裡說的那番話就是這個意思。在法治思想上,幸福和劉老師等人也通過污水處理案普及了法治思想。
通過以上三步來帶動新農村建設,是劇體現出的格局。從中也可以看出劇給觀衆提出的兩個問題: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面對落後的農村,作為接觸了先進思想的個人,我們是應該遠離甚至擺脫農村,還是回歸并改造農村?面對落後的家庭和婚姻,作為自我覺醒思想獨立的個人,我們是應該放棄家庭擺脫婚姻,還是帶動家庭共同進步?
劇本身希望給出的答案應該是積極、肯定的。這也是我盡力去理解劇的格局後做出的解釋。但這個劇本改動前後差距太大,且内核不同,再加上改後不改前,種種原因導緻了劇情、人設等方面的割裂。要麼從一開始确定好寫個人帶動家庭發展,往大團圓結局寫;要麼從一開始确定好寫現實主義女性獨立,往沖破枷鎖實現自我價值寫。無論哪種都能寫好。就,挺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