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的時代背景來看,不難發現除了愛情悲劇之外,還蘊含着一部分性别與政治隐喻。
原版歌劇《蝴蝶夫人》是關于一個東方女子因為失去了與白人男子的愛情而自盡的故事,在這樣的設定中,西方男性是主導的,東方女性是從屬的;西方是先進前衛的,東方是落後保守的。同時在電影中也不乏西方人對于中國和中國人的臆想。電影中宋麗伶對仁尼說,你們西方人總是向往東方女性(應該是這個意思)。而這種“向往”,是向往那種順從、謙卑、溫婉的東方女性形象。而“蝴蝶”溫柔、纖弱的意象,也激發着以仁尼為代表的西方男性的沖動與征服欲望。
這種欲望,實際上是西方自我中心主義和強權思想的映射,仁尼對宋麗伶的征服的過程,同時也是揭開她神秘部分的過程,有些類似于西方殖民擴張的過程。有些人覺得這是東方主義影片,個人認為這是西方人凝視下的東方世界,有些類似于男性凝視下的女性,是征服和奴役的對象。
關于仁尼愛情的幻滅,有人覺得它殘忍,但個人覺得這是最能體現政治隐喻的地方。仁尼以為自己能夠遊刃有餘地征服他的蝴蝶,出于這種夜郎自大,他甚至荒謬地相信了宋麗伶的一切謊言,甚至沒有發現她是一個男人假扮的女人,因此被欺騙了将近二十年(也有可能是在自我欺騙)。在影片最後仁尼獨白的那一部分,他意識到他才是那個“蝴蝶君”——這裡傳統的東方女性和西方男性的身份颠倒了——被抛棄、被欺騙的是這個西方男人。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美國在越南潰敗,法國徹底丢失了印支地區,全世界政治變革運動風起雲湧……或許這裡,導演也在暗諷西方的殖民時代終于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