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有些浮躁,對于悶片的接受程度也略有下降,所以便找來了一部不那麼悶,但也不那麼商業的電影看上一看。


電影開場便是莫奈的睡蓮,随後引入了商業拍攝和與博物館的藝術氛圍形成了一種反差,并讓模特提出畫作顔色和衣服顔色不搭,希望改變畫作顔色這種荒唐的建議,從而自然的引出了商業和藝術、傳統和現代沖突的主題。電影巧妙的借助了蒙太奇将曆史和現代的景象巧妙的進行切換,讓觀衆即能夠在看到曆史場景并瞬間切換到當下瞬間,直觀的感受到曆史和現代的差異。電影中奶奶的年輕形象非常符合我映像中典型法國女性的長相,進而讓我不由得想起了《燃燒的女子肖像》中的女主的形像,但本片風格并未做到如《燃燒的女子肖像》般極緻,略有遺憾。


電影中斑駁的小房不由得讓我聯想到了2023年的意大利喜劇電影《奇美拉》,在《奇美拉》中用破敗的房子暗指這當下意大利,精緻的雕刻影射着意大利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本片中阿黛爾的小房似乎也是對法國曆史的藝術文化曆史的懷念,所以變賣房子獲得财産就變相的映射了我們是否要為了經濟發展而放棄我們的曆史文化底蘊。從人物關系上似乎也借鑒了一部分特呂弗的《祖與占》和畫面上又有一部分《戲夢巴黎》的影子,同時一些奔跑的畫面和後續戰争也不由得讓我将這三個人物和《祖與占》中關聯起來,看的出導演從一定程度上還是希望能夠緻敬經典,這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但從電影的結尾超現實的和曆史人物對話開始,似乎電影的節奏就有些脫離了導演的掌控範圍,同時導演想在當下社會的故事中,以家庭的副線來修複男主角的家庭創傷,這點似乎有些不那麼成立,缺少了前期對男主角的劇情鋪墊,則導緻最後家庭創傷的修複也有些敷衍。電影借由尋父将故事中的主角和莫奈産生了不一樣的聯系,并穿插了莫奈《睡蓮》《日出》等經典畫作,并仿造了《撐傘的女人》虛構了莫奈的愛情故事,雖然這種強行和曆史知名人物與故事綁定起來的設定并沒有讓我非常喜愛,反而有些過于戲劇化。再者電影從開頭貫徹到尾的映像派作畫,本該賦予這部電影一種朦胧的映像派美感,但當電影将莫奈這樣的具體人物強行帶入到故事中的做法,也使得本片失去了其映像派式朦胧感,這種風格的不統一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對于該片的看法。


個人評分:7.34分,拍了半部好片,倘若聚焦法國的文化和曆史,并貫徹以映像派的朦胧感應該是一部可以娉美《奇美拉》的作品,但後半段過于魔幻的劇情導緻其風格的喪失着實讓人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