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讹诈》是著名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第一部有声作品,也是英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不过,希区柯克刻意在电影最开始的一幕中剔除了声音,似乎是留给观众从无声电影过渡到有声电影的心理准备时间。虽然这部电影标志着英国进入了有声电影时代,但希区柯克在这部作品中依然展示了自己对于镜头叙事的大师级水准,很多镜头哪怕放到如今也会令人拍案叫绝。
电影的第一幕是一场非常具有镜头故事感的抓捕戏,希区柯克在这第一幕中就展现了自己非凡的才华——不依靠声音也能将抓捕过程拍的扣人心弦:两名警察受命偷偷潜入嫌犯所在的房间,悄悄打开门后两人站定,观察着躺在床上看报纸的嫌犯的动作。阳光透过百叶窗的阴影投在警察一脸严肃的脸上,阴影中透露着两人做事的狠辣。看着报纸的嫌犯从床边的镜子中窥见了闯入的两人,于是偷偷把目光瞄准床边的手枪。他装作若无其事没有发现,缓缓将举着报纸的手放下,企图出其不意地去拿枪。然而两名警察也并非无能之辈,看穿嫌犯企图的他们迅速夺下了枪并控制住了嫌犯。



在这场戏中,绝大多数镜头动作都很克制,双方看不见彼此的脸和眼神,隔着一张报纸斗智斗勇,电光火石间争斗开始,又在一瞬间结束。观众在观察两方各怀心思、摩拳擦掌时全程紧绷,悬念又随着动作一瞬间便落下帷幕。仅仅一场戏,希区柯克就证明了自己对于镜头语言极强的把控能力。
办完案子的警察男主很是高兴,决定和女友爱丽丝一起去餐厅吃饭。然而两人在吃饭时大吵一架,男主生气地先行离开,走到门口后他消了消气,回头却看到爱丽丝挽着餐厅里刚刚认识的另一个男人的手臂走了出来。他目瞪口呆地看着两人走远。爱丽丝和刚刚认识的男人走到了男人住处的楼下,男人名叫克鲁,说自己是一名画家,并邀请爱丽丝上楼参观自己的画室。一番推拉后,爱丽丝决定上去看看。
众所周知,希区柯克非常喜欢拍摄各种楼梯。伴随着一段音调不断拔高的音乐,两人慢慢走上了楼顶。伴随着两人在灯光下的投影和楼梯的阴影,一丝不安的气氛逐渐蔓延起来。

进门后爱丽丝扫视一番,注意到了一幅很有趣的肖像作品。于是克鲁轻车熟路地带着她画起了画,高兴的爱丽丝甚至最后还在半成品的画作上签了自己的名字。一番拉扯后,克鲁露出了真面目,企图霸王硬上弓,而爱丽丝情急之下抓起身边的刀杀死了他。
这段意外杀人戏份非常有创意,克鲁对爱丽丝的图谋不轨被床帘的激烈摆动所替代,镜头缓缓向前推进,爱丽丝从床帘中伸出的手不断摸索,最后抓起刀杀死了克鲁。挣扎逐渐停止,克鲁失去生命的手落下,床帘不再摆动,只剩下杀人后拿着刀的爱丽丝从帘中惊恐地退出来。整个镜头画面十分克制,并没有反复切换,或是像如今电影经常选择的加害者或被害者视角,而是选择了一个静态的旁观者视角——用床帘的摆动来反应挣扎的激烈,垂下来的手代表加害者的死亡,这就是来自默片时代的希区柯克高超的镜头叙事能力。



本片还有一幕非常精彩的节奏蒙太奇。杀人事件见报后,爱丽丝和家人朋友一起吃早餐。席间,朋友聊起了作为凶器的刀。本就紧张兮兮的爱丽丝此时早已六神无主,而身旁的朋友则开始高谈阔论起自己对于凶手选择刀作为凶器的看法。这时,希区柯克选择采用节奏蒙太奇的手法——爱丽丝早已听不清楚朋友对于凶器的评价,她耳朵里能听到的,只剩下一次又一次出现的“刀(knife),刀(knife),刀(knife)”!每一次提到刀,就像是在她眼前重现一次杀人现场。当父亲让爱丽丝用刀切一片吐司来吃的时候,又一次“刀(knife)”的声音吓得爱丽丝把手中的刀丢了出去。





这段精彩的蒙太奇,在席间非常自然地呈现了爱丽丝每次听到“刀(knife)”一词时仿佛PTSD发作一般的惊恐。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希区柯克在电影中客串了一个镜头。在男女主角坐地铁时,他被一个淘气的小孩子玩弄帽子,劝说对方家长却没有作用,反而被小孩子贴脸嘲讽。不知道是不是恶趣味,这种倒霉的特质在他后续的电影中经常成为男主角的特质,即“倒霉之人”的设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