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2018年開始跑步,參加過大大小小的馬拉松越野賽20多場,也算是一名資深跑者。

雖然跑得不快,但是我覺得跑步給我帶來的能量很正面,所以今天的文章從跑者角度談談觀後感。

電影的核心是設定,如果《了不起的爸爸》是以下故事,那這部電影我會打3星。

男主母親是一名非常有前途的跑者,卻因身患疾病而去世,錯失人生最重要的比賽。兒子繼承母親優良的運動基因,卻也繼承了母親的遺傳病,雖從小熱愛跑步,但終究敵不過病情惡化後對生活喪失信心一蹶不振。父親為了讓兒子振作起來,開始訓練跑步,為的是在賽場上做兒子的陪跑員。兒子也看到父親的努力,與父親訓練的同時,終于體會到父親的不易,也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同父親共同完成了可能是人生中最後一場馬拉松。

之所以打2星,就是因為電影本身的設定出了問題。

槽點1:男主是一名專業運動員

我注意到最後賽場上的背景闆是2020年的山城馬拉松。假設男主進隊訓練是在2019年,根據當時田徑運動員技術水平标準,國家二級運動員的水平是310(跑完全馬42.196公裡用時3小時10分),那成績在250才有機會進地方專業隊,或者是專業跑團或俱樂部。

那男主的PB(personal best個人最好成績)335,能進專業隊,這個設定本身就有問題。

通過男主的跑姿判定,他的确是天賦型跑者。他可以用他的步幅和步頻在馬拉松長跑中獲得優勢。這點毋庸置疑。

導演設定男主的母親是市馬拉松第二名,據2019年重慶馬拉松女子全程第二名成績是227來算,男主繼承母親的運動天賦,沒理由經過專業的訓練卻還是一個大衆業餘水平。

如果隻是大衆業餘水平,那電影裡所有的意難平,根本就不成立!!!後面還會提關于成績的問題

槽點2:參加馬拉松沒那麼難!

參加比賽證明自己并沒有那麼困難!

馬拉松比賽不是奧運會,錯過一界等四年。在2019年全國大大小小的馬拉松比賽高達一千多場,其中金牌賽事高達118場。隻要是在田聯登記中的賽事,比賽成績都能夠作為你評選專業馬拉松運動員的資格。

劇中,爸爸的公司贊助馬拉松,獲得贊助名額。首先這個名額是可以轉讓的。贊助商贊助馬拉松某種程度也是為了自己公司能在馬拉松中有較高的關注度,所以配速較快的馬拉松運動員易獲得贊助商青睐,同時有機會可以獲得贊助商的免費名額。

除非是有門檻高度的比賽,需要有專業隊推薦資格,比如男主在發病前參加的那場錦标賽,不能随意轉讓名額。

編劇為了劇情設置這個名額不能轉讓,隻能身為贊助商員工的爸爸自己參加。爸爸為了兒子能參加比賽,自己和兒子互換身份,自己作為視障人員,兒子作為陪跑。這件事情在比賽中屬于作弊。被舉報後,兒子和爸爸成績都作廢,并且有可能被禁賽!

所以,大家不要以為這種行為感人,這種作弊行為不提倡!

回到設定:除非這場比賽是兒子生前的最後一場比賽,錯過了很難等到其他比賽。

然而設定并不是這樣!比賽前爸爸的衣服從短袖到羽絨服,至少經曆了四個月。而10月-12月整整三個月,每周末都有各種各樣的馬拉松比賽等你參加。

槽點3:爸爸第一次跑全馬!

馬拉松的訓練是一項長期的訓練運動,一個從零開始的跑者,跑完全馬的确不易。

除了要經曆大量的跑量訓練,訓練模式也需要非常科學。簡單來講,日常訓練一般有間歇、混氧、有氧等等的的跑步訓練,和核心、耐力、心肺的體能訓練。

長跑需要大量腿部肌肉耐力來支撐,否則以男主爸爸的體重和年齡,用男主的速度來跑,且不說心肺能不能撐得住,不出一個星期膝蓋就廢了!

爸爸年紀很大,日常也沒有運動,為了求教練能繼續訓練兒子,自己跑了個42公裡。

且不說這種跑法非常傷身體,一個不小心,極有可能像劇中那樣直接倒下,猝死。不建議大家沒經過體能和長期跑步訓練,直接參加全馬。半馬都不建議!

槽點4:出戲的肚子

爸爸前1個小時的出場都頂着那個大肚子。設定很合理,爸爸以前是出租車司機,經常需要開夜車,喜歡吃肉,吃飯!沒有運動習慣,人到中年,這些事情都很正常合理。

但是爸爸為了能陪兒子一起奔跑,看着他從訓練的短袖一直穿到羽絨背心,再到沖鋒衣(穿沖鋒衣這個事情雖然很想吐槽,但是沒那麼重要),時間線上至少陪了3-4個月。再加上他在飲食上開始忌口,體重和體脂是非常容易降下來的。

但是經曆了四個月,爸爸體型沒有明顯變化,參加馬拉松時,跑步的步頻和步幅也沒有明顯提升。

有的時候,設定出了問題,很多橋段和人設就立不住。勵志如果隻是活在台詞和剪輯裡,真的無法深入人心。

槽點5:山城馬拉松裡334的PB成績 ???? ???? !

對于一個普通選手來說,335可能是這輩子也跑不到的成績。

但是男主的設定是天賦型選手。我認識的天賦型選手,從2019年3月開始接觸跑步,經曆了一整個夏訓(5-9月),把全馬成績從320提升到258。

有一些人可能會說,男主有病看不到呀~~~~!男主生病後身體很虛弱呀~~~~~!男主沒經曆那麼長時間的訓練呀~~~~!每個人提升的能力不一樣呀~~~!

說回電影設定,男主是繼承母親的運動基因,除了自己熱愛,身體本身就自帶基因。而這種天賦型跑者在一定的訓練後,是非常容易跑出好成績的!老天爺賞飯吃,使他們的體能和心肺天生就比普通跑者強。

所以男主曾經的PB335,經過很努力的訓練後334,真是沒辦法讓我感覺他在馬拉松上多有天賦!

槽點6:爸爸身後的收容車!

國内全程馬拉松比賽的關門時間大多數在6小時。也有一些國外的比賽會把關門時間定為7個小時。

馬拉松比賽中有一輛收容車,會跟在關門兔(600配速員)身後,每個5公裡一個CP點。如果比關門兔慢的人就會被接到收容車上。一是保障選手安全,二是盡快清理賽道,恢複交通通行。

男主最後沖刺的時間是334,他跟爸爸一起跑完30公裡。爸爸到30公裡後跑不動了,他獨自跑完剩下的12公裡

假設最後12公裡用了一個小時,也就是說前面30公裡花了2個半小時。

爸爸哪怕最後12公裡按15分配(一公裡用時15分鐘)走完,180分鐘,三個小時,應用時五個半小時。理論上是絕對看不到收容車的!

大家如果對15分配沒概念,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吃飽飯逛公園的速度,就是15分配。途中可能還可以停下來賞個花,看看風景拍個照。

編劇導演不懂馬拉松,為了煽情,不顧劇情合理性!

情感之所以動人,在于努力的過程不易。

但為了展示不易,忽略了努力所帶來的結果,除了失望,應該還有些許無奈。

原本爸爸和兒子的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後面的互相體諒,并達成和解是一個非常治愈的過程。

編劇在寫這個劇本的時候,必定沒有深入馬拉松這個場景,單純根據故事版把一個一個橋段放在男主和爸爸身上。這種感覺就像被揉過的錫紙,雖然還是完整的,看起來卻已支離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