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獲得了選舉權,但她還是處于家庭暴力機器下,隻是獲得了從0到0.1的進步。電影為女主給出的答案是從教育權,選舉權以及同工同酬方面去努力争取權益,但這仍然不是一份完美的答卷,這隻是男權社會從10讓步到9.9,因為體制仍然是那個體制,體制本身沒有改變。當然了,這0.1的改變也是一種進步的希望。事實上,真正的答卷是所有女性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所有女性需要摸索的方向。
我最想談的是婚姻,因為當下,它仍然是大多數女性逃不開的的結構性困境。電影《出走的決心》裡,從李紅到她的女兒,看似在家庭中有了地位上的進步,實際上母職懲罰永遠隻針對女性,那些壓迫也永遠隻針對女性。李紅的女兒曾發誓不結婚,但是當她遇到一個不像父親那樣暴力、冷漠的男性,仍然選擇步入婚姻殿堂,也許她認為母親的苦難是因為爸爸,所以她找到的另一個比爸爸溫柔的男性就可以避免重複母親的悲劇,但結局是她仍然是婚姻裡的犧牲者。
《還有明天》裡,女主很開心女兒找到了一個溫柔、家境優渥的年輕男性,她認為女兒可以避免她的宿命,所以她滿懷期待的為女兒攢錢買婚紗。直到她發現溫情的背後,男權體制的本質沒有改變,她的女兒就很可能重複她的悲劇命運。于是她勇敢的破壞了這場婚姻,用買婚紗的錢支持女兒繼續受教育。
現實中,很多女性何嘗不是這兩部影片裡的女兒呢?她們痛苦的逃離原生家庭,她們讨厭父親這類男人,她們疲憊的生存在父母不幸的婚姻縫隙中,她們也許曾發誓自己再也不要重複母親的命運,但是當遇到一個比父親更溫情的男性時,這個男性的甜言蜜語和稍顯進步的動作讓她們仍然墜入了愛河,誤以為自己成為了婚姻的例外,結果發現命運周而複始。這就是結構性困境,人與人雖然不同,但背後的權力體系沒有改變,擦亮眼睛以為避開了母親年輕時的坑找到了一個“顧家”的男人,但是這個男人他仍然擁有更多的選擇權,他也不用受生育之苦,不用遭遇母職懲罰,不會面臨女性在職場、社會中的任何困境,那麼,這場婚姻和母親的婚姻比起來隻是從0進步到0.1。除非,這個男人是反男權的,是反主流叙事的,他是進步的能和女性一起反對整個體制,這場結合才有跳出曆史循環的可能性。
事實上,在生活中,一部分女性被壓迫得沒有反抗的意識;一部分半睡半醒,她們隐約能感到不适,能感到這個男人和自己在交流時隔着有堵牆,隻能在牆内談一些安全話題。但為了維持這段感情或者沒有勇氣徹底反叛于是她們會自我洗腦:隻要不聊那些敏感話題就好啦,他愛我就好,他畢竟是男人理解不了我很正常……于是她們也許能步入婚姻殿堂,但卻知道,有些東西永遠不能争取和讨論比如冠姓權,比如母職懲罰比如性别歧視……這種婚姻,将就着也是一輩子,但永遠沒有明天,隻是重複着昨天,畢竟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另一部分徹底覺醒,她們不婚不孕不玩這場遊戲,或者她們中的某些人真的足夠幸運的找到了一位睿智的進步男性獲得了革命般的愛情。其中,第二種情況最多,第三種情況最少,我隻願女性朋友們,姐姐妹妹們能看到結構性困境的本質,不再将就和妥協,也不做鴕鳥,能像影片裡的女主,徹底看透這虛僞的遊戲,用毀滅式爆炸終結這場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