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話劇到電影,再寫《戲台》觀後

----20250725

抽時間去看了電影《戲台》,雖然是點映階段,由于市場對這部電影的解讀,排片已經在比較好的時間段了,可能是工作日,我看的場次觀衆并不多,但在觀影過程中,幾乎所有的觀者都随着電影鏡頭笑聲連連。可能是這部電影還是有一點門檻的,所以,看的時候初看确實是荒誕和喜劇的,但是,電影的後勁真大,看了已經幾天了,我就像牛一樣,還在反複咀嚼這部電影的一些細節。

一、首先說說電影給予我的不一樣的沖擊:

1、電影中黃渤扮演的大嗓在和姜武扮演的洪大帥之間的對手戲,因為洪大帥穿着便服,在戲台後面與大嗓相遇,由于兩人是老鄉,且大嗓也不知洪大帥真實身份,看洪大帥對京劇啥也不懂,就在他面前賣弄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釋,由此引發出,兩人看似有了不淺的交情,且洪大帥對大嗓那種帶着落子味的京劇很感興趣又極其喜歡,因而兩人在後台非常和諧融洽的相處。

電影中對戲劇性的沖突在這裡表現的非常明顯:一邊是侯班主、方經理、徐處長,因為知道洪大帥剛剛輕易就開搶殺了劉八爺,讓他們很畏懼,而他們也知道大嗓是個包子鋪夥計;另一邊,大嗓知道侯班主、方經理和徐處長都是地位或者專業性比他高的人,相較而言,他自己是極其卑微的,因而,他在他們仨的面前表現出來的是身份地位的差異和自卑;而在洪大帥面前,由于不知其身份地位,大嗓反倒好為人師的教訓洪大帥,并表現出因為比對方懂京劇而在心理上比他更高一些,有些輕怠洪大帥;反觀洪大帥,在大嗓面前像個小迷弟似的,言聽計從,他對大嗓的率真、坦直、心無芥蒂,很是喜歡,一則是他本人就是個很簡單的人,再則他也确實在北京城啥也不懂,大嗓對他沒有階級感畢恭畢敬的拘束,他也還原了一些作為一個農村漢子的耿直本性。

這一段在話劇舞台上,沖突表現的沒有電影中強烈,在電影中那種:我知道你,你知道我,但是我不知道他,因而就對你和對他不一樣的态度,被鏡頭充分放大。在話劇舞台上,我沒有這麼明顯的感覺。

2、電影中由于鏡頭語言和場景的開闊,對于洪大帥和六姨太的關系,電影中通過他們一起坐在汽車中進城,就一兩個鏡頭就交代出來了,讓我在觀影時很直觀的看出他們倆的關系,且電影也很直觀的表現出了六姨太對洪大帥的嫌棄。但在看話劇時沒有這樣的鏡頭語言交代,受限于舞台的狹小,我們看到六姨太一出場是她看沖進戲院後台,拿着金嘯天的照片找自己的偶像,這時我并不知道她是洪大帥的六姨太,由于在看話劇前,我完全并不清楚這部劇的劇情,所以,開始我并沒有把她和洪大帥聯系在一起,她沖進戲院後台問金嘯天時,首先讓我感覺的她是個粉絲是戲迷。由此,非常明顯的感受到電影語言在對于人物交代上不用太多的旁白或其他方式,就能一眼看出這個角色是什麼身份。這是電影相較于話劇的便利。

3、電影中比話劇更有沖擊力的還有:在大嗓要被指定要上台演西楚霸王,而大嗓自己可能都沒有完整看過一回京劇《霸王别姬》,他可能也就是在送包子時多聽了幾耳朵而已,因而,他是唱不了全本的,且也不能勝任西楚霸王這個角色的氣質的,但是侯班主和方經理反複勸他,說票友啥啥的和大師同台演出啥啥的,這一段,比話劇生動,在這一段情節中,可以說陳佩斯老師和方經理的扮演者楊皓宇确實演的太好了,我認為這一段中侯班主所有勸說的話,說的那麼流暢、那麼有理有據,那麼中肯和心安理得,如此精妙,這是一個對戲劇有極其忠誠度和專業欣賞角度的班主随口就說出來的,但是,這種說,這種大段的說辭,讓人看出侯班主的精明、被迫和随機應變的能力,說實話,這段劇情,我在看的時候很有些不适,覺得侯班主是虛僞的、在說假話,但是,作為一個班主,他又必須要這麼說,而且這些話,由他說出來又是那麼的合情合理,試想,作為一個知名戲班的班主,情商不高或者頭腦不靈活,他能轉的動這麼多角兒嗎?能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嗎?

而這一段在話劇中表現的不夠深刻。這一段電影劇本完善的極其好,讓侯班主這個角色更立體更豐滿了。

4、最後還有一段是劇中的彩蛋部分,非常重要也非常悲情:在電影正片放完,唱片尾曲時,第一段唱完,出現了鳳小桐跑出城外,跳河的鏡頭(在電影播放字幕時)。他跳的決絕,一點都不留戀,因為這個荒誕的世界,因為這些強權的人,讓他無法真正展現他熱愛的戲劇,他的幹淨是被這個世界難容的,同時在劇尾大嗓的台詞中已經說了:藍大帥喜歡男旦。鳳小桐作為一個這樣優秀的男旦,他自知很難逃出魔掌,對他來說,那就是“質本潔來還潔去”,死是他對這個荒誕世界最好的回應。

這一部分在話劇中是沒有的。

二、下面再說說話劇比電影更有沖擊力或者更充分反映人性的細節:

1、話劇中在劉八爺被洪大帥打死後,死者在舞台上停留了較長的時間,而且死者的血迹也遲遲不被擦去,在徐處長檢查時,看到血迹,他們那些人也隻是用一件戲服将血迹蓋住,而他們依舊在執行着自己的公務,為洪大帥做安全檢查等等。這個情節讓觀劇的我們非常難受也非常震撼,這個用戲服蓋住血迹的情節非常有深意,但是電影中被删掉了,不知道是為何?

其實這一段是徐處長在做安保和訓話,也是洪大帥的人在查找六姨太的蹤迹,話劇中還有一個特别搞笑的設計是有一個人鼻子非常靈,到處嗅,通過香水味來找六姨太,這一段也在電影中被删除了,這個設計諷刺意味太濃了,但是作為劇情設計确實能很好的反映出六姨太和洪大帥相處問題,以及下面的那些走狗通過鼻子來識人的“本事”。

而在蓋着劉八爺血迹的戲服上徐處長說着永遠不錯的官話,等等,且他對侯班主他們的頤指氣使、對草菅人命的漠視,對權貴的阿臾,都是極其強烈的反諷。這一段從電影中删掉有點可惜。

2、還有一段我認為話劇中比電影更能體現侯班主妥協、抗争,後無奈妥協的情節,那就是話劇中被迫改戲時,侯班主去拜了戲劇老祖的排位。我認為這個情節設計的極其好,也豐富侯班主的心路寫照。

作為一個班主他有不得已,同時也有他自己的堅持,在堅持與妥協之間,他無法招架強權的時候,為了讓他自己的心裡好受一點,他拜戲劇老祖,懇請諒解,似乎拜了之後、祈求了之後,老祖同意了他改戲,他也能稍微心安理得一點,這個情節設計的非常好。但是不知為何,電影裡面也是被删掉了。

4、第三個話劇中很細緻的的情節是:決定讓大嗓上台演霸王,但是大嗓能唱出啥樣,得先教一教,也得先讓演奏的樂師們和大嗓對一對節奏,同時還要教大嗓怎麼唱。這些在話劇中都充分挖掘了細節并表現出來了,當時我在劇場看的時候,真的急啊!看着大嗓那樣的門外漢,真為他上台捏一把汗,為何?因為這裡通過樂師和班主他們的教導等細節,充分告訴了我們觀衆大嗓是個門外漢,他無法撐起戲,他不是真正的票友。正因為通過這些細節,讓我們能理解這裡面存在的巨大差距,所以,我們在看話劇時跟着節奏會着急、會揪心,但是電影裡中這裡就一帶而過了,沒有充分的用情節進行鋪展,所以,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為大嗓是可以唱的,盡管有跑調,不小心就被唱到落子上去,但也不是全都不懂的。其實話劇中的交代更細節,也就把緊張感拉的更滿。

不知道為何電影中不多表現一點,這裡的節奏還是略微快了一點。

以上,是我簡單捋的一些話劇和電影之間的差别,不是很全面,可能還有更多細節不同的地方,我沒有發現或者思考的不夠全面。但是總體來說,這部話劇和電影确實都是極其優秀的作品。

寫到這裡,還是想再多說一點我看這部電影的感受:

其實,這部電影或者說這部話劇我在看之前和看的過程中,都沒有附加任何陳佩斯老師的經曆或他的什麼幹淨做人等意向。我認為就是一部話劇作品或電影作品,當然作為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不可能沒有主旨表達,不可能沒有一些立意更高的東西。說這是文藝作品的使命也好,是讓文藝作品打動人引起共鳴也好,總之,都是極其必要的。對此,我不太想把作品跟陳佩斯老師個人的經曆聯系在一起,就是作為一部優秀的作品來欣賞來感悟。

分析體會這部電影,先還是要從大嗓這個角色說起:大嗓就是個包子鋪的夥計,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但他雖然在社會底層,他有自己喜歡的,有自己追求的,盡管他沒有機會去劇院完整的看一場精彩的京劇演出,但因為喜歡,偶爾在送包子時聽了幾耳朵,他就反複的自哼自唱,這是他底層生活中的一點亮色。我們每個人無論多麼卑微無論多麼艱苦,隻要有一點點機會和條件,對于美好的東西的向往和追求肯定都不會泯滅的,這是大嗓這個角色很重要的第一面。第二是當大嗓被趕鴨子上架演西楚霸王時,他的第一反應是直觀的直覺的,他演不了,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但是在侯班主和方經理的反複說服後,他漸漸動搖,他心底有個聲音在說:“試試,試試,說不定也能成呢。”這也反映出一個小人物在面對機遇時的那種先是畏懼退縮,而後想冒險嘗試,搏一把的心态。

其次要說說鳳小桐,這個角色經過電影的完善,非常有力度。這個男旦有極高的專業素養,有清高的性情,同時又有極高的情商,他其實是知道自己什麼時間該說什麼話、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的,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戲癡,他很生活很靈動。在面對侯班主和金嘯天時他的率真和真性情有小女兒态的矯情,又有深明大義的凜然,在面對徐處長和洪大帥時,他有委屈也有不齒,他打心眼裡看不上這些人,但是他又沒辦法抗争。雖然在劇中他的戲份不多,但是足夠铮铮鐵骨,同時也足夠深明大義。他最後跳河是他必然的選擇,就像我們看安娜卡列尼娜最後隻能死是一樣的。這樣幹淨有堅持的人,在污濁的世界無法活,所以,我認為他是“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溝渠”。

另外還要說說洪大帥,我認為這個人物塑造的非常好,很立體,很多面。作為一個亂世中的軍閥,他農民出生,帶着兄弟們造反,最後也是隻剩下6個人東山再起,後成了洪大帥打進北京城,成了生殺予奪的土皇帝。但是他骨子裡也是個重情義的漢子,他念家鄉,重鄉情,他緬懷他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弟兄,他又完全不講道理的暴戾殺人,他喜歡六姨太,但他不了解六姨太。他的原則就是:喜歡的就得用強權、用槍得到。在他的潛意識裡隻有槍才能讓他說話理直氣壯,所以,他動不動就舉着槍威脅别人。但是他内心底層又有一個質樸的農民影子偶爾出來影響他,讓他憨直的一面顯露出來。這個人物塑造很立體。

我們看到一個被強權和吹捧舉着的沒有文化,但是良心沒有完全泯滅的軍閥。尤其是最後劇中他看到西楚霸王在烏江自刎,他受不了了,那是他的偶像,他完全不尊重曆史,他也不懂曆史,他為了他自己的偶像,或者說為了他自己内心的妄念,他要讓西楚霸王東山再起,不能死,這是他洪大帥最深的悲哀。他以為的強權、他以為的槍的脅迫可以改變一些什麼,但是極賦諷刺意味的是,在改的劇還沒演完,新的藍大帥就攻進了北京城,他自己也失去了這些他一時擁有的權力。

劇中沒有說洪大帥最後怎樣了,隻是說藍大帥打進來了,但是可以推想一下,為何後來鳳小桐要跳河?為何包子鋪讨論的是現在藍大帥進了城。那基本可以肯定洪大帥不是戰死了,就是逃走了。

歸根結底,洪大帥隻是一個被命運操弄的小人物,縱然他一時得到了強權高位,但是他配不上他所擁有的,同時他也逃不脫被曆史遺棄的命運。

最後還是要說說侯班主侯喜亭,這個角色被陳佩斯塑造活了,非常精彩,也非常接地氣。前前後後的幾次激烈沖突,侯班主充分表現出其八面玲珑和無奈妥協。在平平穩穩的階段,他是喝着茶遊刃有餘的知名戲班班主;在遇棘手事件時(金嘯天吸食鴉片過量不省人事),他能堅決果斷的讓人灌胃洗腸催吐紮針,用盡一切辦法喚醒金嘯天,還得指着他上台;在面對不懂戲的外行瞎指揮時,他首先是想要遵守老祖宗的規矩,要保留戲劇最根本的原汁原味,這也是他立身之本,他極力保護;但在保護不了時,他隻能妥協,但妥協時他又心有不甘,所以,他會祈禱拜祖;在死與活的選擇時,雖然他說他的師傅也是在他這個年齡死的,言下之意他也做好了死的準備,但是終究還是想活,不僅是為了戲班,也為了戲班裡那一群人,這麼多條命啊,他怎麼着也得活啊,就像他請鳳小桐上場和大嗓演對手戲,鳳小桐拒絕時,他說的:給你跪下了,這麼多人要活命啊!

是的,這是侯班主侯喜亭身上最沉重的地方,他所有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活,為了戲班裡這麼多條人命。有時候,我們說一個人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了他人為了衆多的人而活,就是這樣。越是高位者、越是擁有衆多追随者的人,越是為了别人而活,活着活着,他們就會失去自己,就會慢慢的在為别人活的意念中改變,可能是變好,也可能是變得不那麼好。當然,這裡面衡量标準是價值觀,是最最重要的公正與正義。就侯班主而言,改一場戲,他内心不願意,但是即使他抗争了,他死了,是不是洪大帥就不會讓他們改戲呢?不會的,還是會改戲,正如鳳小桐一樣,他死了,他的“虞姬”也随着他的死去不會再現了,圓滿了鳳小桐,但是留着觀衆們的滋味是無盡的遺憾,卻是肯定的。

所以,我們無法說妥協與堅持,哪個更高尚,哪個更值得推崇,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每個人做出某一種選擇,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他所處的環境和地位的原因。

侯班主妥協,是因為身後有幾十條人命,他不能由着自己。鳳小桐選擇抗争跳河,也沒有錯,他改變不了世界,他隻能保持自己的氣節。

電影看完,寫了這麼許多,其實,對于整個話劇或者電影的感受還沒寫。

這部劇,我在開頭時就說了,是有些門檻的,因為這部劇雖說是喜劇,但是喜劇的非常高級,回想一下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大多數喜劇都是要在很短的時間裡把包袱抛出來,要不觀衆就不笑、就認為不好看,因為短視頻和快節奏讓我們很難有耐心細細體會一部劇的精髓,例如有些喜劇小品啥的,就是不斷的重複某一個行為或者某一個情節,在其中做一點變化,讓你感覺那是個梗,你就笑了;或者還有些是通過誇張的形體或者一種很明顯的形式隐喻,讓人感受到裡面的諷刺,加上急智的語言,從而感受其中的意味,觀衆就笑了。

但是陳佩斯的《戲台》不是這樣,他是設置了一個又一個嵌套着的情節,通過情節和人物的錯位,激發出矛盾,隐含着風險和緊張,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帶入,在不斷推進的嵌套着的情節中一點一點的點燃笑點,讓人捧腹。我記得我在看話劇《戲台》時,現場觀衆笑聲不斷,我自己也是很久違的笑的超級放松又開心,但在笑過之後,在走出劇場後,我回家寫的感悟中,卻深切感受到其悲劇性。這就是好的喜劇。

好喜劇是看的過程中,你先是隔岸觀火,漸漸的被牽系,再被帶入,為劇情感同身受;看完之後,忽然發現,原來這不是一部喜劇啊,原來這劇還有這麼多的深意啊!我以為這才是好的喜劇。

我也是看着陳佩斯的電影和小品長大的人,他作為電影演員時拍的電影我看過幾部,那時不懂欣賞,就是覺得好笑;後來漸漸長大,再看到他的小品,也都是角色錯位和形體語言豐富,漸漸看明白了,也笑的暢快;再後來看不到他的作品了,前幾年,他的話劇《驚夢》在合肥演出,我沒有看成。再後來,看到要在合肥大劇院演出《戲台》話劇,就早早的買了票。看完話劇後,又得知還會拍成電影,接着就開始期待電影的上映,如願看了,反複追着,其實我不能算是陳佩斯多麼深的粉絲,隻是好劇太少,好喜劇更少。記得我很年輕時好像在哪本書上看過有專家說,中國的喜劇太少了,似乎中國人骨子裡悲情的東西多一點,喜劇的東西少一點,所以,很難看到優質的喜劇。

我不知道這個專家說的對不對,但是,這麼多年,好的喜劇倒是真的不多。

陳佩斯,是一個專心做一件事的人,我覺得能在一個領域用心做上幾十年,那應該是非常熱愛的,凡是能夠熱愛的,加上時間的打磨,我覺得那一定是不會差的。

緻敬熱愛!感謝陳佩斯為我們奉獻出這麼好的劇!感謝并大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