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都希望擁有一場刻骨銘心、轟轟烈烈的愛情,相遇時仿佛是宿命般出現的刹那間火花,曆經千辛萬苦終于走到一起,進入婚姻後也能在柴米油鹽的平淡日子中時時感受到對方毫無保留的愛與付出,攜手一直一直走下去。

以往韓劇曾經大批量地生産了愛情的第一個環節:浪漫的邂逅、轟轟烈烈的相愛然後進入婚姻的殿堂。最近韓劇也出現了一些反套路的作品,比如都是宋江主演的《喜歡的話請響鈴》和《無法抗拒的他》。本人很喜歡《喜歡的話請響鈴》中宋江的那股少年感,但到了《無法抗拒的他》才發現演員的濾鏡是角色所賦予的,我不僅無法共鳴女主的心動和各種小心思,而且在看電視劇的整個過程中心态都是緊繃的,有時甚至還會感到一股寒意。這種同一個演員在不同的劇中帶來的強大反差讓人難以釋懷。雖然并不喜歡《無法抗拒的他》這部劇,但還總是像受虐似的,看着大家的各種評論。看來看去,想來想去,總覺得冥冥中這兩部劇之所以挑動了我這根敏感的神經,是因為它們似乎都或多或少影射了現實中的愛情,愛情處在各種權力利益關系的層層圍剿包圍之中,想談戀愛談何容易。

《喜歡的話請響鈴》:愛情與風險

愛情就是踏入你從未設想過的一場未知的旅途,其中蘊含有巨大的風險,這風險有時讓你痛苦,有時又讓你感受到從未有過的生命的浪漫與詩意。黃瑄傲的爸爸是參選的議員、媽媽是著名演員但他被媽媽視為自己事業發展的阻礙,金朝眺曾被爸爸媽媽帶着自殺但最終從家庭集體自殺悲劇中逃脫出來,也許是他們放學都不想回家、也許隻是太孤單,兩人自相遇後便通過眼神确定了對彼此的心意。

...

雖然經曆了和女主前男友的不快、女二的挑撥,但兩人的感情一直很穩定。很多人在看完這部劇的第一反應是為何在男女主那麼相愛的情況下,女主金朝眺卻執意要分手。劇中很多處也對此作出了解釋。

...

但女主究竟為什麼害怕失去黃瑄傲呢?畢竟當時他們的感情是那麼深,尤其是當男主受傷後帶着紗布深夜來看她的時候,女主并非不喜悅、不感動,這時候她的顧慮是什麼呢?之前女主看到了男主富麗堂皇的家、看到男主父母試圖懲罰不聽話的男主、自己在烤肉店的工作因為擅自離崗而丢掉了。我覺得面對雙方家庭的懸殊、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力量,實際上女主的擔心害怕是因為這段感情的風險在女主眼裡太大了,她不覺得自己能承受這一風險,即使她從感性上很想繼續下去,但是她太害怕未來的各種風險,男方父母的阻撓、新聞媒體對她身世的惡意揣測與披露、圍繞在男主身邊的那麼多愛慕者,甚至包括男主本人不識人間疾苦的經曆使得他可能無法理解她真實袒露的所思所想,等等。

...

以往的偶像劇中,男女主在愛情和風險之間往往毫不猶豫選擇愛情。但《喜歡的話請響鈴》如果說第一部是女主在愛情與風險之間選擇了降低風險,那麼第二部可以說是男主也最終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也許我們能試着理解女主和男主選擇背後的邏輯,也不否認他們在以後會遇到新的愛人(但劇中女主和男二,男主和女二的感情刻畫并不能讓觀衆信服),但總是覺得還沒有開始嘗試就放棄太可惜,太遺憾了。生命中有很多困難的、有風險的、不确定的事情,如果我們都是稍一涉足就放棄,那麼人生該是多麼無趣呀。比如現在的各種學曆相親、門當戶對的相親等,實際上就是劇中女主的選擇的進一步極端化:隻求安全保值,完全排除風險。但這樣毫無風險、毫無意外的關系還是愛情嗎?

《無法抗拒的他》:愛情與享樂

這個觀劇體驗是很奇妙的,看到女主角慢慢沉淪在男主的魅力裡一點也讓人開心不起來。因為男主對待愛情的态度時很明确的:隻想搞暧昧,不想談戀愛确定關系。換言之,這男主就是一個個人主義的享樂主義者,他希望在避免愛情的同時,合理地安排充滿愉悅和享受的性關系。男主就像是一個捕食者,而女主慢慢陷入了他的僞裝溫柔的圈套。在這段關系中,男主遊刃有餘、氣定神閑、自信能全身而退,而女主方寸大亂、心神不定、可能被傷得體無完膚。

在看劇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希望女主要思考下好友的提醒、重視下作為女人第六感的懷疑不安,盡快從男主的捕獵過程中逃脫出來。和一個貶低愛情、隻顧自己享樂的人談感情,簡直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

類似劇中男主角的隻追求個人欲望達成的個人主義者,是當前優勝劣汰、競争激烈的市場經濟的必然産物。經濟學模型以這種行為模式作為實現經濟效率的典範,且不說這一行為模式是否真的能實現經濟效率,在愛情面前,沒有人希望自己的伴侶、自己的家人是這樣的人。但社會可能正在制度化地産生越來越多這樣的人,多麼可悲呀。

保衛愛情!

愛情是使我們人之為人的很有意義的東西,然而在現實中它已經深陷巨大的不平等、消費主義和犬儒主義的重重包圍,備受壓抑和威脅。我們似乎隻能從電視劇、小說中獲得一點愛情的替代品,即使是這層美麗的肥皂泡也日益在現實的映照下千瘡百孔、光鮮不再。

不得不說,我們必須保衛愛情!敢于冒險,擁抱生命的可能性;拒絕享樂主義,在與别人心靈相通的體驗中領會生命的詩意;在資本主義的巨大勝利面前敢于想象另一種更加美好的可能性。這正是法國哲學家阿蘭·巴迪歐在《愛的多重奏》中所呼籲的,讓愛情成為抵禦個人主義的利器,成為人類創造未來的不竭動力吧。

...
阿蘭·巴迪歐紀錄片:the question of love